护国寺中医院
外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外科立足于传统中医,以传承发展为基础,开拓创新为目的,是一个以中医周围血管病及肛周疾病为特色的中医临床专业科室。医院聘请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著名周围血管病专家陈淑长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在中医周围血管病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临床疗效。
医务人员:外科主任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目前外科设有病床42张,医生1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硕士2人。
诊疗特色:科室特色病种包括: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大动脉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等周围血管疾病,以及混合痔、肛瘘、肛裂、肛旁脓肿等肛周疾病。可开展中药贴敷、箍围、切开、结扎、引流、熏洗、熏蒸、溻渍、灌肠、挂线、蚕食、涂擦、针灸、拔罐、刮痧、耳穴等多种中医药特色治疗。自主研发了芙蓉膏、消肿膏、红纱条、疽疮纱条、黄芪生肌纱条等多种中药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
1、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多发性、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中医称之为“无脉症、脉痹”,好发20-30岁女性。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由于主动脉及其分支炎症导致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症状如:桡动脉搏动消失(无脉)、下肢间歇性跛行、严重的高血压、头晕、视力下降等,严重者出现失明、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
临床上根据受累血管不同,将其分为四型:
1.头臂型:病变侵犯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引起头部和上肢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耳鸣、视物不清、一过性黑曚,重者可有发作性晕厥、偏瘫、昏迷和失明,上肢可有无力、发凉、酸麻等。
2.胸腹主动脉型:病变侵犯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造成上肢、头颈部高血压和下肢血供不足,以及心脏负荷增加。主要症状: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上肢血压明显升高等。
3.肾动脉型:病变侵犯一侧或两侧肾动脉,造成高血压,无明显下肢供血不足变现。80%合并腹主动脉狭窄。主要症状为持续、严重而顽固高血压,出现高血压引起的各种症状。
4.混合型:病变同时累及上述两组或两组以上血管,症状体征因累及血管不同而不同。混合型的病人大多数有严重的高血压。
2、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25%以上,由此导致截肢的是非糖尿病人的40倍,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医将此病归属于“脱疽”范畴。
本病初起表现为小腿、足部发凉、软弱,行走时沉重、易疲劳。病情发展则出现间歇性跛行,站立休息后可缓解。随着下肢缺血情况的加重,可出现静息痛,夜间明显,剧烈者往往抱足而坐,彻夜不寐。同时可伴有皮色苍白或青紫,皮温降低,皮肤光薄、脱屑,汗毛稀疏或脱落,趾甲增厚,小腿肌肉萎缩等肢体营养障碍表现。下肢严重缺血后可导致组织坏死,出现坏疽,破溃染毒后可发展为湿性坏疽,表现为坏死组织恶臭腐败,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从而危及生命。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中医采用内外同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在创面和坏疽的局部治疗上相比西医更加具有特色和优势。
3、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或是长期持重工作的人群。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迂曲,呈蚯蚓状,严重者盘曲呈瘤状。长时间站立后出现小腿酸、沉、胀、疼痛以及容易疲劳。
静脉曲张初期患者没有不适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后血流缓慢和血流方向改变,在曲张的静脉处形成血栓导致炎症。表现为疼痛,发热,局部皮肤红肿,扪及线条状硬索。
皮肤营养障碍:静脉曲张后血液回流障碍。表现为皮肤变薄、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淤积性皮炎、溃疡。
出血:皮肤变薄和静脉高压,导致血管破损出血。
静脉曲张的治疗:
中医中药能够有效地改善静脉血液回流,减轻静脉曲张导致的下肢沉胀酸痛的症状,控制疾病发展,是治疗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射频导管电流消融术”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是目前手术治疗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
4、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瓣膜”指的是下肢静脉中帮助血液从下向上单方向流动的结构。如果静脉瓣膜功能出现了问题,血液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倒流、瘀积,引起肢体的一系列症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很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大约占门诊病人的三分之二。这种病有先天瓣膜功能障碍的因素,好发于长期站立、负重或久坐的人。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症状有下肢水肿、沉、胀、痛及浅静脉曲张,多在长久站立、久坐或劳累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减轻。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皮肢色素沉着,瘀积性皮炎,小腿肌肉痉挛,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怒张的静脉急性出血,甚至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
中医根据疾病进程,将该病分为三个证候,并制定相应的疗法:早期主要表现为小腿水肿,自觉沉胀、疲劳,舌边齿痕,苔白薄腻,脉沉缓,为脉络湿阻证,应健脾利湿,养血通脉;中期出现下肢浅静脉曲张,胀裂性疼痛,皮肤搔痒、粗糙、色素沉着,或小腿肌肉痉挛。舌质淡紫,边齿痕,脉沉紧。为脉络湿瘀皮肤失养证,应健脾利湿,化瘀通脉;后期都合并浅静脉炎,出现溃疡,疡面肉芽色黯、脓水稀薄,边周色素沉着、皮肤粗糙,小腿水肿加重。舌质暗紫瘀斑,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脉络瘀滞皮肤阴疡证,应健脾利湿,活血托毒治疗。
中医主张采用整体辩证论治,内服与外用中药相结合,药物治疗与肢体位置锻炼相结合,进行系统治疗。实践证明,水肿消失,疗效巩固。能有效解除病痛。
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种以肢体中、小动脉为主的炎症性闭塞性疾病。多见于下肢,严重者并行静脉受累。属中医“脱疽”范畴。其病因主要与吸烟、寒冷、营养不良、血管外伤、遗传有关。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吸烟者。早期患者常感到肢体怕凉、酸麻、行走一段时间后小腿、足底疼痛,休息几分钟后能缓解,这是肢体缺血期的表现。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卧休息时腿部疼痛,甚至夜间难以入睡,这是下肢血管堵塞的严重信号,此时若得不到正规治疗,会发展成足趾溃疡或坏疽,或发展至足踝部。再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面临截肢的恶果。中医中药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大特色,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特点辨证论治,施以内服、外用药,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临床治愈率。
对已发生溃疡坏疽者,正确清创换药很关键。根据控制感染,分离坏死组织,改善肢体气血充盈状况的原则,促使创面愈合,大大降低截肢率。
治疗的同时,调护也非常重要,患者必须戒烟;患肢适当保暖,但不宜热敷或热疗,即要保温不可加温;患肢避免受冷、受潮和外伤;避免穿用硬质鞋袜;坚持全身及肢体合理的锻炼,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尽早康复。
6、痔疮
痔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民间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痔疮的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1、直肠静脉曲张2、肛垫下移,其中后者是痔疮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痔的现代概念被阐述为“肛垫病理性肥大、位移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
痔疮的表现有哪些:
大便出血:患者常诉便池中滴入鲜血或便纸上有鲜血,出血常为间歇性。
痔块脱出:患者排便后有痔块脱出肛门,早期能自行回纳,逐渐发展后需手动还纳,严重者无法还纳。
肛门处疼痛:外痔特点是局部疼痛,排便,端坐,行走,咳嗽时均可加重疼痛。
肛周溢液及瘙痒:肠内粘液流出肛门外,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痔疮的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外洗能够有效地减轻痔疮导致的疼痛、出血等临床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对于轻中度痔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对于重度内痔或混合痔,可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 )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
仪器设备:科室配有中药熏洗治疗仪、JS-808智能肛周熏洗仪、腿浴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医用微波治疗仪、二氧化碳激光机等中医诊疗设备。
医务人员:外科主任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目前外科设有病床42张,医生1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硕士2人。
诊疗特色:科室特色病种包括: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大动脉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等周围血管疾病,以及混合痔、肛瘘、肛裂、肛旁脓肿等肛周疾病。可开展中药贴敷、箍围、切开、结扎、引流、熏洗、熏蒸、溻渍、灌肠、挂线、蚕食、涂擦、针灸、拔罐、刮痧、耳穴等多种中医药特色治疗。自主研发了芙蓉膏、消肿膏、红纱条、疽疮纱条、黄芪生肌纱条等多种中药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
1、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多发性、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中医称之为“无脉症、脉痹”,好发20-30岁女性。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由于主动脉及其分支炎症导致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症状如:桡动脉搏动消失(无脉)、下肢间歇性跛行、严重的高血压、头晕、视力下降等,严重者出现失明、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
临床上根据受累血管不同,将其分为四型:
1.头臂型:病变侵犯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引起头部和上肢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耳鸣、视物不清、一过性黑曚,重者可有发作性晕厥、偏瘫、昏迷和失明,上肢可有无力、发凉、酸麻等。
2.胸腹主动脉型:病变侵犯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造成上肢、头颈部高血压和下肢血供不足,以及心脏负荷增加。主要症状: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上肢血压明显升高等。
3.肾动脉型:病变侵犯一侧或两侧肾动脉,造成高血压,无明显下肢供血不足变现。80%合并腹主动脉狭窄。主要症状为持续、严重而顽固高血压,出现高血压引起的各种症状。
4.混合型:病变同时累及上述两组或两组以上血管,症状体征因累及血管不同而不同。混合型的病人大多数有严重的高血压。
2、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25%以上,由此导致截肢的是非糖尿病人的40倍,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医将此病归属于“脱疽”范畴。
本病初起表现为小腿、足部发凉、软弱,行走时沉重、易疲劳。病情发展则出现间歇性跛行,站立休息后可缓解。随着下肢缺血情况的加重,可出现静息痛,夜间明显,剧烈者往往抱足而坐,彻夜不寐。同时可伴有皮色苍白或青紫,皮温降低,皮肤光薄、脱屑,汗毛稀疏或脱落,趾甲增厚,小腿肌肉萎缩等肢体营养障碍表现。下肢严重缺血后可导致组织坏死,出现坏疽,破溃染毒后可发展为湿性坏疽,表现为坏死组织恶臭腐败,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从而危及生命。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中医采用内外同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在创面和坏疽的局部治疗上相比西医更加具有特色和优势。
3、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或是长期持重工作的人群。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迂曲,呈蚯蚓状,严重者盘曲呈瘤状。长时间站立后出现小腿酸、沉、胀、疼痛以及容易疲劳。
静脉曲张初期患者没有不适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后血流缓慢和血流方向改变,在曲张的静脉处形成血栓导致炎症。表现为疼痛,发热,局部皮肤红肿,扪及线条状硬索。
皮肤营养障碍:静脉曲张后血液回流障碍。表现为皮肤变薄、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淤积性皮炎、溃疡。
出血:皮肤变薄和静脉高压,导致血管破损出血。
静脉曲张的治疗:
中医中药能够有效地改善静脉血液回流,减轻静脉曲张导致的下肢沉胀酸痛的症状,控制疾病发展,是治疗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射频导管电流消融术”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是目前手术治疗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
4、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瓣膜”指的是下肢静脉中帮助血液从下向上单方向流动的结构。如果静脉瓣膜功能出现了问题,血液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倒流、瘀积,引起肢体的一系列症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很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大约占门诊病人的三分之二。这种病有先天瓣膜功能障碍的因素,好发于长期站立、负重或久坐的人。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症状有下肢水肿、沉、胀、痛及浅静脉曲张,多在长久站立、久坐或劳累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减轻。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皮肢色素沉着,瘀积性皮炎,小腿肌肉痉挛,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怒张的静脉急性出血,甚至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
中医根据疾病进程,将该病分为三个证候,并制定相应的疗法:早期主要表现为小腿水肿,自觉沉胀、疲劳,舌边齿痕,苔白薄腻,脉沉缓,为脉络湿阻证,应健脾利湿,养血通脉;中期出现下肢浅静脉曲张,胀裂性疼痛,皮肤搔痒、粗糙、色素沉着,或小腿肌肉痉挛。舌质淡紫,边齿痕,脉沉紧。为脉络湿瘀皮肤失养证,应健脾利湿,化瘀通脉;后期都合并浅静脉炎,出现溃疡,疡面肉芽色黯、脓水稀薄,边周色素沉着、皮肤粗糙,小腿水肿加重。舌质暗紫瘀斑,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脉络瘀滞皮肤阴疡证,应健脾利湿,活血托毒治疗。
中医主张采用整体辩证论治,内服与外用中药相结合,药物治疗与肢体位置锻炼相结合,进行系统治疗。实践证明,水肿消失,疗效巩固。能有效解除病痛。
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种以肢体中、小动脉为主的炎症性闭塞性疾病。多见于下肢,严重者并行静脉受累。属中医“脱疽”范畴。其病因主要与吸烟、寒冷、营养不良、血管外伤、遗传有关。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吸烟者。早期患者常感到肢体怕凉、酸麻、行走一段时间后小腿、足底疼痛,休息几分钟后能缓解,这是肢体缺血期的表现。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卧休息时腿部疼痛,甚至夜间难以入睡,这是下肢血管堵塞的严重信号,此时若得不到正规治疗,会发展成足趾溃疡或坏疽,或发展至足踝部。再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面临截肢的恶果。中医中药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大特色,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特点辨证论治,施以内服、外用药,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临床治愈率。
对已发生溃疡坏疽者,正确清创换药很关键。根据控制感染,分离坏死组织,改善肢体气血充盈状况的原则,促使创面愈合,大大降低截肢率。
治疗的同时,调护也非常重要,患者必须戒烟;患肢适当保暖,但不宜热敷或热疗,即要保温不可加温;患肢避免受冷、受潮和外伤;避免穿用硬质鞋袜;坚持全身及肢体合理的锻炼,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尽早康复。
6、痔疮
痔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民间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痔疮的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1、直肠静脉曲张2、肛垫下移,其中后者是痔疮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痔的现代概念被阐述为“肛垫病理性肥大、位移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
痔疮的表现有哪些:
大便出血:患者常诉便池中滴入鲜血或便纸上有鲜血,出血常为间歇性。
痔块脱出:患者排便后有痔块脱出肛门,早期能自行回纳,逐渐发展后需手动还纳,严重者无法还纳。
肛门处疼痛:外痔特点是局部疼痛,排便,端坐,行走,咳嗽时均可加重疼痛。
肛周溢液及瘙痒:肠内粘液流出肛门外,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痔疮的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外洗能够有效地减轻痔疮导致的疼痛、出血等临床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对于轻中度痔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对于重度内痔或混合痔,可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 )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
仪器设备:科室配有中药熏洗治疗仪、JS-808智能肛周熏洗仪、腿浴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医用微波治疗仪、二氧化碳激光机等中医诊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