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医附院
心血管外科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由中国著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叶兴杰教授于1949年创建,是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贵州省临床重点优势学科、贵州省胸心血管外科及胸腔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胸腔镜人才基地、贵州省心胸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胸心血管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贵州省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遵义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级重点学科、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疾病重点学科群的主干科室。上世纪50年代就开展心脏体外循环手术,80年代率先在贵州省施行心脏病瓣膜置换术,90年代率先在贵州省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2015年引进世界知名心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孙立忠教授为该科“候鸟型”人才,聘请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张晓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水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孟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强教授为该科特聘专家,2017年成功开展贵州省首例抢救性心脏移植手术,2018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在该科成立,成功开展贵州省首例抢救性儿童心脏移植手术,2019年建成复合手术室、成功开展TAVI手术。
心血管外科现有医师1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9人。刘达兴主任为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胸心血管外科及胸腔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遵义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心血管外科病区编制床位60张,有供手术病人恢复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重症监护床位12张。年收治病人1200余人次,手术800余台次。经过多年的发展科室在婴幼儿先心病的诊治、心脏病微创外科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治疗、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大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逐渐形成特色并在贵州省内具有较大优势。随着该院复合手术室的投用,该科开展了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等先进新技术,为高龄、危重瓣膜病患者提供治疗了新的方案和机会。
心血管外科承担大量的科研、教学任务,每年承担本科生理论、见习及实习教学任务;195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胸心血管外科研究生;2014年成为贵州省胸心血管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科研项目20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专利授权24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一等奖1项;主持临床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2016年起连续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top100排行榜,2019年度为第54位。
病区与全国各心脏中心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供远程会诊。
心血管外科现有医师1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9人。刘达兴主任为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胸心血管外科及胸腔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遵义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心血管外科病区编制床位60张,有供手术病人恢复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重症监护床位12张。年收治病人1200余人次,手术800余台次。经过多年的发展科室在婴幼儿先心病的诊治、心脏病微创外科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治疗、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大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逐渐形成特色并在贵州省内具有较大优势。随着该院复合手术室的投用,该科开展了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等先进新技术,为高龄、危重瓣膜病患者提供治疗了新的方案和机会。
心血管外科承担大量的科研、教学任务,每年承担本科生理论、见习及实习教学任务;195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胸心血管外科研究生;2014年成为贵州省胸心血管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科研项目20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专利授权24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一等奖1项;主持临床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2016年起连续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top100排行榜,2019年度为第54位。
病区与全国各心脏中心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供远程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