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血液内科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 国家中管局血液病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卫生部(中华骨髓库)指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和采集医院。
血液学科1972年创科,历史悠久,目前为国家中医(血液病)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管局血液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十一五”重点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协作组”组长单位,05年首批入选中华骨髓库指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和采集医院,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血液病重点学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中心,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挂靠单位。
血液学科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博士点,分为湖滨和下沙两个院区3个病房,总床位130张,无菌层流洁净室(包括百级层流床)共20张。学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及各种先进诊疗设备。目前有医、护、研人员6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8名,教授、主任医师8名,专职研究人员10名。科室下设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中心,骨髓移植中心,白血病诊治中心,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心、中西医淋巴瘤诊治中心及7个治疗组。年平均门诊量20000余人次,年出院病人约1200余人次,年床位使用率达100%以上,区域外病人占70%以上。学科中医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尤其在各类贫血(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独到之处。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药三尖杉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首创HA方案已成为国内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标准方案之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提出慢性再障应从肾辨证;近年来在此基础上率先提出“补肾益气生血”法治疗慢性再障;90年代创建急性再障的“凉、温、热”分层疗法,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在国内或省内率先开展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包括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自体或异基因骨髓移植、脐带血移植、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等,移植的病种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肿瘤性疾病以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顽固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免疫性疾病。探索性地将中医辨证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结合,减轻了治疗中的毒副反应,促进了造血恢复,减少复发。学科承担了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多个科研项目并获奖。
血液学科1972年创科,历史悠久,目前为国家中医(血液病)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管局血液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十一五”重点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协作组”组长单位,05年首批入选中华骨髓库指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和采集医院,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血液病重点学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中心,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挂靠单位。
血液学科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博士点,分为湖滨和下沙两个院区3个病房,总床位130张,无菌层流洁净室(包括百级层流床)共20张。学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及各种先进诊疗设备。目前有医、护、研人员6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8名,教授、主任医师8名,专职研究人员10名。科室下设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中心,骨髓移植中心,白血病诊治中心,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心、中西医淋巴瘤诊治中心及7个治疗组。年平均门诊量20000余人次,年出院病人约1200余人次,年床位使用率达100%以上,区域外病人占70%以上。学科中医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尤其在各类贫血(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独到之处。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药三尖杉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首创HA方案已成为国内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标准方案之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提出慢性再障应从肾辨证;近年来在此基础上率先提出“补肾益气生血”法治疗慢性再障;90年代创建急性再障的“凉、温、热”分层疗法,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在国内或省内率先开展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包括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自体或异基因骨髓移植、脐带血移植、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等,移植的病种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肿瘤性疾病以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顽固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免疫性疾病。探索性地将中医辨证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结合,减轻了治疗中的毒副反应,促进了造血恢复,减少复发。学科承担了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多个科研项目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