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98年,是肿瘤医院的特色专科,也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拥有SPECT的高科技医学学科, 在该省东部地区独家开展核素ECT诊断与核素治疗工作,填补了牡丹江市核医学领域的空白。 科室拥有美国GE公司生产的全数字化单探头SPECT,同时配备了影像工作站和彩色打印机,使诊断报告实现了图文一体化,资料贮存影像化。该科拥有核医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护理和质控及专业技术人员,从2004年开始至今为黑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核医学专业副主任委员单位,在省的核医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科室开展的业务有:全身骨ECT显像、骨及股骨头断层、甲状腺摄99mTc功能测定、肾动态显像、肾功能测定及肾图、门电路控制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平衡法心血池显像等技术;2004年购进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开展了甲状腺摄碘率测定和甲状腺抑制率测定等检查。在核素治疗方面也相继开展了89SrCl2治疗骨转移癌和原发性骨癌、131I治疗功能性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利用32P开展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技术;32P胶体治疗恶性胸腹水等技术项目。ECT的应用使很多以前无法认识的疑难疾病得到了早期、准确的诊断;多种核素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束了牡市肿瘤病人需到京、津、哈等地做核医学检查或核素治疗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牡市肿瘤医院的重点特色专科。
核医学科十分重视科教和学术工作,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科研、撰写论文、推广应用新技术,在学术上始终保持在省内核医学发展的前沿,为科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科后,共荣获省科研成果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四项、市级科研成果五项、市级新技术应用奖11项;发表国际、国家、省级论文39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7篇。其中优秀论文代表作有:“153S m-EDTMP治疗转移性骨癌骨疼痛100例疗效分析”发表于2001年《亚洲核医学杂志》,“SPECT与MIR、CT及X线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对比性研究”发表于2003年《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痛的临床观察”发表于2004年《美国中华临床药学杂志》,还有一些优秀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华现代医学研究》、《中华综合医学月刊》、《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中华临床医药卫生杂志》、《功能分子影像学杂志》等期刊。参与编写了二十一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核医学教程》和《现代临床辅助检查》两部专业性论著。每年均参加省内外学术研讨会和学习班,相互交流学术论文,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核医学科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科室开展的业务有:全身骨ECT显像、骨及股骨头断层、甲状腺摄99mTc功能测定、肾动态显像、肾功能测定及肾图、门电路控制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平衡法心血池显像等技术;2004年购进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开展了甲状腺摄碘率测定和甲状腺抑制率测定等检查。在核素治疗方面也相继开展了89SrCl2治疗骨转移癌和原发性骨癌、131I治疗功能性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利用32P开展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技术;32P胶体治疗恶性胸腹水等技术项目。ECT的应用使很多以前无法认识的疑难疾病得到了早期、准确的诊断;多种核素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束了牡市肿瘤病人需到京、津、哈等地做核医学检查或核素治疗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牡市肿瘤医院的重点特色专科。
核医学科十分重视科教和学术工作,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科研、撰写论文、推广应用新技术,在学术上始终保持在省内核医学发展的前沿,为科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科后,共荣获省科研成果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四项、市级科研成果五项、市级新技术应用奖11项;发表国际、国家、省级论文39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7篇。其中优秀论文代表作有:“153S m-EDTMP治疗转移性骨癌骨疼痛100例疗效分析”发表于2001年《亚洲核医学杂志》,“SPECT与MIR、CT及X线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对比性研究”发表于2003年《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痛的临床观察”发表于2004年《美国中华临床药学杂志》,还有一些优秀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华现代医学研究》、《中华综合医学月刊》、《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中华临床医药卫生杂志》、《功能分子影像学杂志》等期刊。参与编写了二十一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核医学教程》和《现代临床辅助检查》两部专业性论著。每年均参加省内外学术研讨会和学习班,相互交流学术论文,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核医学科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