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儿科
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下设普通儿科、新生儿科和门诊三个病区。
病床数:编制220张,暂开设80张(东、西区病房各35张,新生儿病房10张)。年门诊量10万人次,年出院约1.2万人次。
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近年来开展科研2项;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承担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及长江大学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实习生的临床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了一定数量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工作。社会效益更为突出,病员覆盖荆州及周边荆门、松滋、公安、石首、监利、潜江等数市县。儿科全体医护人员深感着“性命相托”的重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正默默地自觉地 “勤肯钻研,认真治病”。科室也将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护理,更好地为广大患儿服务。
人员结构 医护人员:共66名,其中医师24名,护士42名。医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9名;现有医师学历:硕导2名 ;硕士5名,学士15名。护士: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4 名,护士26名。 学科带头人 万申红: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1979年调入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现任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委员,荆州市儿科学委会主任委员,荆州市高职评委儿科组长,曾在北京儿童医院学习1年3个月,多次参加专业短训班学习。 专业特长: 儿科呼吸与急救、疑难病。主持参与完成科研成果3项,其中1项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中华儿科杂志1篇,讲座1篇。参加国际学术会3次,国内学会全国大会发言2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万申红 成员:余孔贵、毛利平、胡荆江、李艾民、张华玲 兼职质控员:医疗质控员杨赫,护理质控员朱艳,病历质控员李艾民。
特色技术
普通儿科区: 开设东区和西区2个病房。 主要担负儿内科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其中以呼吸与急救、血液、神经、心血管和消化等专业见长,具有专科特色。儿科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医护人员均经多次专业进修与理论培训,能解决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对临床少见及疑难病的诊治处理亦具相应的能力. 呼吸与急救专业:万申红主任医师、覃军副主任医师。 应用呼吸机抢救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重症肺炎并呼衰、心衰,重症哮喘等80余例,成活近60例,并开展了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和哮喘的标准化治疗。 血液专业:余孔贵、李艾民副主任医师。 自1993年起开展了白血病的现代化疗,应用CODP-Asp-HDMTX序贯疗法成功救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等数例,其中获长期缓解无病生存5年以上(治愈)5例,于1992年率先在湖北省区采用胸骨穿刺术,有省一流的血液检测技术作后盾,在小儿血液病的诊断上居市领先水平。开展了科研课题:当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干/祖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神经专业:曾炎珍主任医师、尹忠歆副主任医师。 专长于小儿癫痫综合症等疾病的诊治。 心血管专业:胡荆江主任医师。 专长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治。 消化专业:唐临飞副主任医师。 应用小儿内窥镜检查,对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诊治居市领先水平。 普通儿科区还主要承担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山峡大学医学院、长江大学医学院及郧阳医学院等大学院校的部分临床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 新生儿区: 毛利平主任医师、周艳玲副主任医师、朱晓芳主治医师。 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诊治居市领先水平。开展科研:新生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其免疫功能相关性的研究。新生儿病房更具设备齐全之优势:拥有新生儿呼吸机、高级温箱、输液泵、开放式抢救床、监护仪、微量血糖监测仪和经皮治疗仪等。 门诊区: 分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急诊门诊。 普通门诊:安排副高以上高年资医师2名长年坐诊。 主要设备:儿科现拥有价值近200万元的各种医疗护理诊治设施。其中呼吸机2台(Baby8000带高频振荡呼吸机一台、Steven呼吸机一台)、监护仪16台、输液泵30台、高级温箱16台、微量血糖监测仪、经皮治疗仪、心电图机和生物反馈仪各1台。先进的设备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提供了强大的保证。 已完成科研项目 酸碱紊乱诊断转盘及研究 万申红等 当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干/祖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艾民等 市重点科研课题: 新生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其免疫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朱晓芳等 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医疗事故防范措施 一、认真参加医院定期组织的各种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依法行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二、认真落实医院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请示报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儿科病员数量多、病床周转率高等特点,每周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具体由质量监控员协助做好病历书写、交接班记录、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纪录以及医疗缺陷登记,建立专门的记录登记本. 三、严格执行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对拟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新疗法等,须先报告医务处,待批准后方可实施。对新开展工作务必做到事前论证、周密设计、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并建立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慎重进行。 四、加强处方权的管理。重视儿科新进职工、进修实习医师的岗前教育,认真考核申报处方权及麻醉处方权。 五、把医疗文书的书写与病历资料的保管作为重点工作,把医疗文书质量作为搞好医疗安全、维护病人权益、保护儿科科室及儿科医护人员的首要工作,抓好抓实,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因抢救急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损坏病历。 六、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儿科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儿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应如实告知其家长或亲属,及时解答其咨询,同时做好相关内容的纪录,需家长或亲属签字者,必须做好签字。在病情告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避免对患儿产生不利后果的言行。 七、加强外出和请入会诊的管理,具体按关于《院外会诊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八、加强教学科研管理,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由专人负责教学工作。进修、实习生不单独值急诊班。 九、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医疗设备在使用前要对使用者培训、考核,建章建制,加强设备三级保养和维修,检查其安全性能是否正常。 十、对儿科医护人员全面进行医疗质量教育,定期检查与考核,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十一、积极参加全院性重大医疗纠纷病例讨论会,定期组织科内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十二、科主任参加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对医院所发生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需认真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儿科特点,不断完善医疗措施。
病床数:编制220张,暂开设80张(东、西区病房各35张,新生儿病房10张)。年门诊量10万人次,年出院约1.2万人次。
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近年来开展科研2项;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承担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及长江大学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实习生的临床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了一定数量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工作。社会效益更为突出,病员覆盖荆州及周边荆门、松滋、公安、石首、监利、潜江等数市县。儿科全体医护人员深感着“性命相托”的重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正默默地自觉地 “勤肯钻研,认真治病”。科室也将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护理,更好地为广大患儿服务。
人员结构 医护人员:共66名,其中医师24名,护士42名。医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9名;现有医师学历:硕导2名 ;硕士5名,学士15名。护士: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4 名,护士26名。 学科带头人 万申红: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1979年调入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现任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委员,荆州市儿科学委会主任委员,荆州市高职评委儿科组长,曾在北京儿童医院学习1年3个月,多次参加专业短训班学习。 专业特长: 儿科呼吸与急救、疑难病。主持参与完成科研成果3项,其中1项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中华儿科杂志1篇,讲座1篇。参加国际学术会3次,国内学会全国大会发言2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万申红 成员:余孔贵、毛利平、胡荆江、李艾民、张华玲 兼职质控员:医疗质控员杨赫,护理质控员朱艳,病历质控员李艾民。
特色技术
普通儿科区: 开设东区和西区2个病房。 主要担负儿内科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其中以呼吸与急救、血液、神经、心血管和消化等专业见长,具有专科特色。儿科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医护人员均经多次专业进修与理论培训,能解决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对临床少见及疑难病的诊治处理亦具相应的能力. 呼吸与急救专业:万申红主任医师、覃军副主任医师。 应用呼吸机抢救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重症肺炎并呼衰、心衰,重症哮喘等80余例,成活近60例,并开展了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和哮喘的标准化治疗。 血液专业:余孔贵、李艾民副主任医师。 自1993年起开展了白血病的现代化疗,应用CODP-Asp-HDMTX序贯疗法成功救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等数例,其中获长期缓解无病生存5年以上(治愈)5例,于1992年率先在湖北省区采用胸骨穿刺术,有省一流的血液检测技术作后盾,在小儿血液病的诊断上居市领先水平。开展了科研课题:当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干/祖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神经专业:曾炎珍主任医师、尹忠歆副主任医师。 专长于小儿癫痫综合症等疾病的诊治。 心血管专业:胡荆江主任医师。 专长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治。 消化专业:唐临飞副主任医师。 应用小儿内窥镜检查,对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诊治居市领先水平。 普通儿科区还主要承担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山峡大学医学院、长江大学医学院及郧阳医学院等大学院校的部分临床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 新生儿区: 毛利平主任医师、周艳玲副主任医师、朱晓芳主治医师。 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诊治居市领先水平。开展科研:新生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其免疫功能相关性的研究。新生儿病房更具设备齐全之优势:拥有新生儿呼吸机、高级温箱、输液泵、开放式抢救床、监护仪、微量血糖监测仪和经皮治疗仪等。 门诊区: 分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急诊门诊。 普通门诊:安排副高以上高年资医师2名长年坐诊。 主要设备:儿科现拥有价值近200万元的各种医疗护理诊治设施。其中呼吸机2台(Baby8000带高频振荡呼吸机一台、Steven呼吸机一台)、监护仪16台、输液泵30台、高级温箱16台、微量血糖监测仪、经皮治疗仪、心电图机和生物反馈仪各1台。先进的设备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提供了强大的保证。 已完成科研项目 酸碱紊乱诊断转盘及研究 万申红等 当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干/祖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艾民等 市重点科研课题: 新生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其免疫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朱晓芳等 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医疗事故防范措施 一、认真参加医院定期组织的各种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依法行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二、认真落实医院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请示报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儿科病员数量多、病床周转率高等特点,每周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具体由质量监控员协助做好病历书写、交接班记录、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纪录以及医疗缺陷登记,建立专门的记录登记本. 三、严格执行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对拟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新疗法等,须先报告医务处,待批准后方可实施。对新开展工作务必做到事前论证、周密设计、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并建立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慎重进行。 四、加强处方权的管理。重视儿科新进职工、进修实习医师的岗前教育,认真考核申报处方权及麻醉处方权。 五、把医疗文书的书写与病历资料的保管作为重点工作,把医疗文书质量作为搞好医疗安全、维护病人权益、保护儿科科室及儿科医护人员的首要工作,抓好抓实,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因抢救急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损坏病历。 六、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儿科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儿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应如实告知其家长或亲属,及时解答其咨询,同时做好相关内容的纪录,需家长或亲属签字者,必须做好签字。在病情告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避免对患儿产生不利后果的言行。 七、加强外出和请入会诊的管理,具体按关于《院外会诊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八、加强教学科研管理,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由专人负责教学工作。进修、实习生不单独值急诊班。 九、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医疗设备在使用前要对使用者培训、考核,建章建制,加强设备三级保养和维修,检查其安全性能是否正常。 十、对儿科医护人员全面进行医疗质量教育,定期检查与考核,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十一、积极参加全院性重大医疗纠纷病例讨论会,定期组织科内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十二、科主任参加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对医院所发生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需认真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儿科特点,不断完善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