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成立于1959年建院之时,时设36张床位,15名医生 , 由庞世同同志负责。1963年梁集敏同志担任儿科主任,1967年儿科划分为普通病区和传染病区,床位数分别为40张和18张,由梁集敏担任儿科主任,白俊德、杨延义担任儿科副主任,有19名医生,实行轮转制。1971年至1995年由焦占元担任儿科主任,1979年儿科分血液、呼吸、神经、心血管疾病、肾病、新生儿和传染病等专业。至1979年,两病区床位数扩大为60张和30张,有26名医生,1988年,增设儿童保健科,由史翠英担任儿保科副主任,儿科传染病区与内科传染病区合并为传染科,儿科床位改为60张,1992年周月芳任儿科副主任。1994年宋莉莉任儿科副主任,主持科室工作,赵蓉香任儿童保健科副主任。1997年由沈延君担任儿科副主任,主持科室工作,2007年沈延君任儿科主任,周玲担任儿科副主任。同时,青海大学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由儿科承担,现由沈延君、周玲分任教研室正、副主任。现儿科有医护人员36名,设有儿童保健及心理治疗、新生儿、呼吸、消化、肾病、血液、神经、心血管、NICU等专业,床位58张(其中:普通儿科50张、NICU 8张),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博士学位1人,研究生同等学历3人,在读博士后1人。设有脑电生理实验室,拥有3台呼吸机、微量元素自动分析仪、儿童健康测评工作站等设备。
业务发展时期
儿科在几任主任的带领下,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以诊治各类疑难病为主的综合性临床科室,以血液、新生儿、神经为重点专业,年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数逐年递增,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医教研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步。儿科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致力于小儿白血病诊治方面的研究。经过几代医学专家几十年孜孜以求,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儿童白血病的诊疗技术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科室在小儿白血病的诊治方面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新生儿专业是科室的重点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新生儿专业现具有一整套完善的阶梯式技术队伍及先进的抢救、监护和诊疗设备,开展了NICU专业,近年来还开展了新生儿部分/全静脉高营养术,在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呼吸管理、抢救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在神经专业方面,长期致力于系统的、规范化治疗癫痫,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为目标外,对儿童脑性瘫痪、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采用各种先进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也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近年来,成功抢救了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 900-1500克)、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溶血病、重症肺炎、消化道大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各种休克、中毒等危重病例数百例。
科研与教学
开展了《小儿尿溶菌酶检测及其在肾脏病诊断中的意义》的科研调查,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西宁地区1089例7岁以下儿童贫血初步调查》获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儿发锌检测与生长发育及贫血的关系》获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青海省卫生厅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课题《不同海拔地区健康儿童免疫功能调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开展了“西宁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免疫状态分析研究”、“HMGB1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等科研项目,获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开展“三新项目”20多项,其中12项获省内先进,2项获省内优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实习指导》。
数十年来,一直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教学任务。每年承担青海大学医学院本科临床教学400余学时,并承担医学院和卫生学院的临床见习、实习。另外,每年承担大量的基层医院的进修和培训任务,并承担青海省全科医师的培训任务。通过全科医护人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不仅学到了临床技能,更培养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并已经走上了各自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工作岗位,自2004年至今,已培养数以千计的毕业生,2007年儿科教研室配合青海大学,顺利完成大学本科教学评建和进入211大学的工作,教学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50余年来,不仅为青海省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医学人才,而且遍布全国,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儿科成立以来,历届科主任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以应对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每年科室要举办儿科学方面的新进展学习班,编写了《儿科学新进展》的CME学习教材。定期选派医生、护士外出学习或参加相应专业的进修,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不断提高科室综合治疗水平。同时,科室医护人员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现有3名医生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班,1名在读博士后,科室整体专业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儿科每年按照医院的部署定期选派课室骨干下乡开展基层诊疗帮扶工作。完成医院安排的各项临时和突发任务,如2008年的“问题奶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科室选派1名业务熟练、工作踏实的医生前往灾区开展工作,受到中共青海省团委和卫生厅的表彰。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儿科在医教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天的儿科有良好的梯队,有稳定的病源,有一定实验室的基础和条件,有良好的医院大环境,坚信,在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儿科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儿科的未来会更好!祝愿医院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业务发展时期
儿科在几任主任的带领下,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以诊治各类疑难病为主的综合性临床科室,以血液、新生儿、神经为重点专业,年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数逐年递增,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医教研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步。儿科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致力于小儿白血病诊治方面的研究。经过几代医学专家几十年孜孜以求,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儿童白血病的诊疗技术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科室在小儿白血病的诊治方面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新生儿专业是科室的重点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新生儿专业现具有一整套完善的阶梯式技术队伍及先进的抢救、监护和诊疗设备,开展了NICU专业,近年来还开展了新生儿部分/全静脉高营养术,在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呼吸管理、抢救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在神经专业方面,长期致力于系统的、规范化治疗癫痫,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为目标外,对儿童脑性瘫痪、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采用各种先进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也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近年来,成功抢救了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 900-1500克)、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溶血病、重症肺炎、消化道大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各种休克、中毒等危重病例数百例。
科研与教学
开展了《小儿尿溶菌酶检测及其在肾脏病诊断中的意义》的科研调查,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西宁地区1089例7岁以下儿童贫血初步调查》获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儿发锌检测与生长发育及贫血的关系》获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青海省卫生厅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课题《不同海拔地区健康儿童免疫功能调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开展了“西宁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免疫状态分析研究”、“HMGB1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等科研项目,获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开展“三新项目”20多项,其中12项获省内先进,2项获省内优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实习指导》。
数十年来,一直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教学任务。每年承担青海大学医学院本科临床教学400余学时,并承担医学院和卫生学院的临床见习、实习。另外,每年承担大量的基层医院的进修和培训任务,并承担青海省全科医师的培训任务。通过全科医护人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不仅学到了临床技能,更培养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并已经走上了各自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工作岗位,自2004年至今,已培养数以千计的毕业生,2007年儿科教研室配合青海大学,顺利完成大学本科教学评建和进入211大学的工作,教学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50余年来,不仅为青海省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医学人才,而且遍布全国,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儿科成立以来,历届科主任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以应对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每年科室要举办儿科学方面的新进展学习班,编写了《儿科学新进展》的CME学习教材。定期选派医生、护士外出学习或参加相应专业的进修,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不断提高科室综合治疗水平。同时,科室医护人员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现有3名医生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班,1名在读博士后,科室整体专业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儿科每年按照医院的部署定期选派课室骨干下乡开展基层诊疗帮扶工作。完成医院安排的各项临时和突发任务,如2008年的“问题奶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科室选派1名业务熟练、工作踏实的医生前往灾区开展工作,受到中共青海省团委和卫生厅的表彰。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儿科在医教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天的儿科有良好的梯队,有稳定的病源,有一定实验室的基础和条件,有良好的医院大环境,坚信,在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儿科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儿科的未来会更好!祝愿医院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