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利医院
消化内科
宁波李惠利医院消化内科专业由孟祥中教授于2000年创建,短短的10余年内,消化内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分为病房、内镜中心及门诊3个部分,住院有床位70张,年门诊量达3万余人次,各类内镜检查量达2万余人次,年均收治病人数2400余人次。目前消化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医务队伍,共有专科医师17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9人,副高职称以上医师9人 ,硕士生导师1人。护士26名,主管护士7人。主要收治各种胃肠道疾病及肝胆胰疾病。尤其擅长治疗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酸相关性疾病、胆石症、胰腺炎、肝硬化等。
消化内科十分重视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除了加强已有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外,2010年底还引进原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中心黄志刚副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学科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医教研全面发展。2011年以来通过优化组合,初步形成胃肠、肝病、胆胰、内镜介入、消化血管介入等多个临床专业组,科室焕发出了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 消化道肿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
2、 内镜诊断与治疗介入研究
3、 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
科室特色技术介绍:
学科以胃肠疾病诊治为中心,大力开展内镜、血管介入等系列微创治疗。消化内镜中心目前拥有宁波地区最先进、配置最为完善的Olympus260系列胃镜、肠镜、高清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细内镜及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治方面专门配置了Olympus公司单气囊小肠镜、金山OMOM胶囊内镜。常规开展胃镜、肠镜、无痛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并开展多项先进的内镜下治疗技术。
1、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诊治:科室利用Olympus公司260高清、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色素染色、超声内镜开展早期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诊断,极大地提高早期肿瘤的诊断率。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了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近百例,间质瘤、胃肠道息肉等行EMR或ESD每周十余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2、内镜下胆胰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对胆总管结石、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慢性胰腺炎等疾病,开展ERCP、EST及取石、碎石、扩张及支架置入等系列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既往胆胰疾病外科手术的传统观念,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每周二至三个下午行ERCP手术。
3、超声内镜(EUS)诊断及介入治疗:对于粘膜下、消化道邻近脏器病变的诊断,EUS具有独特的优势,提高疾病的定性诊断水平,科室开展常规小探头、环扫EUS及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EUS-FNA)。每周超声检查和治疗病人十余人。
4、其他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和硬化注射术、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
5、单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检查及治疗:小肠全长5-7米,是人体中最长的器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肠被称为消化道检查的盲区,高达50%小肠疾病难以获得确诊,小肠疾病的诊断曾是消化系疾病中的一个难点。2011年科室引进最新的Olympus单气囊小肠镜及金山OMOM胶囊内镜,真正实现了全消化道的无盲区检查,显著提高了临床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率,使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小肠疾病如:小肠克罗恩病、小肠结核、小肠肿瘤、血管病变、憩室病等都得到确诊。
6、消化道血管介入微创治疗:对晚期消化道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胃癌、肠癌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科室常规开展血管介入诊断治疗,局部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合金属支架置入,对消化道恶性狭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肝硬化晚期脾功能亢进,科室开展分次脾栓塞术,能达到外科脾切除效果。
消化内科十分重视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除了加强已有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外,2010年底还引进原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中心黄志刚副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学科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医教研全面发展。2011年以来通过优化组合,初步形成胃肠、肝病、胆胰、内镜介入、消化血管介入等多个临床专业组,科室焕发出了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 消化道肿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
2、 内镜诊断与治疗介入研究
3、 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
科室特色技术介绍:
学科以胃肠疾病诊治为中心,大力开展内镜、血管介入等系列微创治疗。消化内镜中心目前拥有宁波地区最先进、配置最为完善的Olympus260系列胃镜、肠镜、高清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细内镜及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治方面专门配置了Olympus公司单气囊小肠镜、金山OMOM胶囊内镜。常规开展胃镜、肠镜、无痛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并开展多项先进的内镜下治疗技术。
1、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诊治:科室利用Olympus公司260高清、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色素染色、超声内镜开展早期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诊断,极大地提高早期肿瘤的诊断率。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了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近百例,间质瘤、胃肠道息肉等行EMR或ESD每周十余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2、内镜下胆胰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对胆总管结石、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慢性胰腺炎等疾病,开展ERCP、EST及取石、碎石、扩张及支架置入等系列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既往胆胰疾病外科手术的传统观念,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每周二至三个下午行ERCP手术。
3、超声内镜(EUS)诊断及介入治疗:对于粘膜下、消化道邻近脏器病变的诊断,EUS具有独特的优势,提高疾病的定性诊断水平,科室开展常规小探头、环扫EUS及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EUS-FNA)。每周超声检查和治疗病人十余人。
4、其他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和硬化注射术、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
5、单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检查及治疗:小肠全长5-7米,是人体中最长的器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肠被称为消化道检查的盲区,高达50%小肠疾病难以获得确诊,小肠疾病的诊断曾是消化系疾病中的一个难点。2011年科室引进最新的Olympus单气囊小肠镜及金山OMOM胶囊内镜,真正实现了全消化道的无盲区检查,显著提高了临床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率,使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小肠疾病如:小肠克罗恩病、小肠结核、小肠肿瘤、血管病变、憩室病等都得到确诊。
6、消化道血管介入微创治疗:对晚期消化道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胃癌、肠癌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科室常规开展血管介入诊断治疗,局部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合金属支架置入,对消化道恶性狭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肝硬化晚期脾功能亢进,科室开展分次脾栓塞术,能达到外科脾切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