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口腔修复科
口腔科原名齿科,成立于1914年,由日本籍医师负责。1945年日本投降后医院命名为“国立山东大学附属医院”,齿科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附属医院”牙科,1946年由苏联籍谢尔琪医师任牙科教研室主任。我院口腔修复科成立于1997年,是山东省重点学科,是口腔修复学硕士研究生授权点,是山东东部地区口腔医疗、教学、科研中心。目前,口腔修复科由国内知名修复学专家刘杰教授任主任。科室在建设规模、医疗服务、专业设置、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和医疗设备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人才梯队
口腔修复科人才实力雄厚,已发展成为一支以刘杰主任为学科带头人、高素质中青年骨干技术人才为中坚的、专业齐全的高层次医疗、教学与科研群体。目前学科拥有专职医师7人,其中获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85.7%,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刘杰主任、许家森副教授是科室主要业务骨干。其中,刘杰主任获日本长崎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曾被长崎大学医齿药学研究生院聘为助理教授,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均有较深的造诣,现任口腔修复科主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口腔医学会理事,山东省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委,广东省医学会多家杂志外审专家,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1部。
团队近2年自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引进3名口腔医学博士。学科人才梯队合理,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由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公认的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突出且有能力带领学科完成预定目标的、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人员担任。
临床技术
口腔修复科厚德立科,仁术济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为标准”的医疗质量方针,拥有精湛的人才组合,所采用的口腔修复设备、材料和诊疗技术与国际并轨,为众多的口腔修复疑难病症得以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目前,门诊量逐日递增,实现了质量与效益双丰收。
科室专业范围和优势项目:
1.前牙美学修复:针对氟斑牙、四环素牙、死髓牙所致牙齿色泽不良,前牙稀疏和拥挤错位等排列不整齐,牙齿过短过小等畸形,牙齿磨耗和外伤等所致牙体缺损和牙齿缺失等病例,采用国外先进的全瓷、贵金属烤瓷修复工艺,通过微创的贴面技术和冠修复技术,结合目前较强大的粘接技术,通过对牙齿和牙龈特征进行红白美学的分析和重建,针对每个病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对美观和功能的恢复可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2.残冠残根的保留性修复:针对牙体严重缺损的病例,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再结合金属桩或纤维桩治疗后进行烤瓷或全瓷冠修复,对牙齿的保留,美观和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3.固定-可摘联合修复:针对缺牙过多或无牙的患者,不能直接用固定义齿修复,而患者又希望义齿稳定、功能性和美观性较好的情况下。通过采用高精度支架义齿,结合精密附着体、磁性附着体、套筒冠和种植修复等,可用于各类牙列缺损,且可避免卡环的暴露,增加义齿的固位和稳定,获得理想的外形和咬合功能恢复。
4.赝附体修复:针对唇裂和腭裂等先天缺损、颌面部肿瘤手术切除后和放疗等造成的后天缺损以及外伤等造成的颌面部组织缺损情况。通常分三个阶段:术后外科即刻阻塞器或腭护板、颌导板等预成修复体;术后2-6周制作暂时义颌;术后3-6个月,缺损组织愈合良好,大小稳定后行正式义颌修复。
5.咬合重建:针对牙体长期缺损缺失及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通过咬合调整及重建可以解除患者的外形和功能缺失,对于复杂的咬合功能紊乱及功能缺失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
6.种植修复:针对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情况。通过种植手术,将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后,通常3-6个月后,在其上进行牙冠修复,不仅不需要磨除邻近牙体组织,且美观和咀嚼功能恢复较佳。目前科室引进的种植体系统有瑞士ITI系统、韩国奥齿泰系统、瑞典Nobel和美国3i系统等。
科研工作与成果
科室近3年来共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20余篇论文,其中SCI论文收录近10篇。承担国家、省级科研课题6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主编著作1部。目前,科室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多项。
教学与人才培养
科室坚持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创新,依托基础医学国家示范教学中心,先后在校内率先开展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年主办省级继教班,目前承担青岛大学口腔系五年制口腔本科的口腔修复学及材料学的教学任务以及临床医学专业的口腔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在本科生教学的同时,还承担着修复研究生的理论及临床带教工作。近年来,多人被评为“青岛市卫生系统岗位技术标兵”和“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人才梯队
口腔修复科人才实力雄厚,已发展成为一支以刘杰主任为学科带头人、高素质中青年骨干技术人才为中坚的、专业齐全的高层次医疗、教学与科研群体。目前学科拥有专职医师7人,其中获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85.7%,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刘杰主任、许家森副教授是科室主要业务骨干。其中,刘杰主任获日本长崎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曾被长崎大学医齿药学研究生院聘为助理教授,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均有较深的造诣,现任口腔修复科主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口腔医学会理事,山东省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委,广东省医学会多家杂志外审专家,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1部。
团队近2年自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引进3名口腔医学博士。学科人才梯队合理,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由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公认的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突出且有能力带领学科完成预定目标的、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人员担任。
临床技术
口腔修复科厚德立科,仁术济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为标准”的医疗质量方针,拥有精湛的人才组合,所采用的口腔修复设备、材料和诊疗技术与国际并轨,为众多的口腔修复疑难病症得以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目前,门诊量逐日递增,实现了质量与效益双丰收。
科室专业范围和优势项目:
1.前牙美学修复:针对氟斑牙、四环素牙、死髓牙所致牙齿色泽不良,前牙稀疏和拥挤错位等排列不整齐,牙齿过短过小等畸形,牙齿磨耗和外伤等所致牙体缺损和牙齿缺失等病例,采用国外先进的全瓷、贵金属烤瓷修复工艺,通过微创的贴面技术和冠修复技术,结合目前较强大的粘接技术,通过对牙齿和牙龈特征进行红白美学的分析和重建,针对每个病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对美观和功能的恢复可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2.残冠残根的保留性修复:针对牙体严重缺损的病例,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再结合金属桩或纤维桩治疗后进行烤瓷或全瓷冠修复,对牙齿的保留,美观和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3.固定-可摘联合修复:针对缺牙过多或无牙的患者,不能直接用固定义齿修复,而患者又希望义齿稳定、功能性和美观性较好的情况下。通过采用高精度支架义齿,结合精密附着体、磁性附着体、套筒冠和种植修复等,可用于各类牙列缺损,且可避免卡环的暴露,增加义齿的固位和稳定,获得理想的外形和咬合功能恢复。
4.赝附体修复:针对唇裂和腭裂等先天缺损、颌面部肿瘤手术切除后和放疗等造成的后天缺损以及外伤等造成的颌面部组织缺损情况。通常分三个阶段:术后外科即刻阻塞器或腭护板、颌导板等预成修复体;术后2-6周制作暂时义颌;术后3-6个月,缺损组织愈合良好,大小稳定后行正式义颌修复。
5.咬合重建:针对牙体长期缺损缺失及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通过咬合调整及重建可以解除患者的外形和功能缺失,对于复杂的咬合功能紊乱及功能缺失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
6.种植修复:针对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情况。通过种植手术,将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后,通常3-6个月后,在其上进行牙冠修复,不仅不需要磨除邻近牙体组织,且美观和咀嚼功能恢复较佳。目前科室引进的种植体系统有瑞士ITI系统、韩国奥齿泰系统、瑞典Nobel和美国3i系统等。
科研工作与成果
科室近3年来共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20余篇论文,其中SCI论文收录近10篇。承担国家、省级科研课题6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主编著作1部。目前,科室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多项。
教学与人才培养
科室坚持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创新,依托基础医学国家示范教学中心,先后在校内率先开展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年主办省级继教班,目前承担青岛大学口腔系五年制口腔本科的口腔修复学及材料学的教学任务以及临床医学专业的口腔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在本科生教学的同时,还承担着修复研究生的理论及临床带教工作。近年来,多人被评为“青岛市卫生系统岗位技术标兵”和“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