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麻醉手术科
青岛市立医疗集团东院是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2008奥运会定点的现代化医院。东院麻醉手术科成立于2006年6月,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年轻学科。建科初期共有18位麻醉医生和35位护士,经过三年的发展,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各兄弟科室的鼎力帮助下,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进取下,目前全科共有麻醉医生23人,护士50人,已成为青岛市特色学科和青岛大学硕士生培养点,也是滨州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麻醉系本科生的实习基地。学科带头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全科医护人员发扬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在专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应用和科研教学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现成为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临床科室,学科总体技术水平处于省内先进水平。科室制订有长期的中、青年岗位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的选送医护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培训、参观学习,积极参加国内、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引进,积极开展临床实用的新技术、新项目。
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年轻的专业人才荟萃,整体实力比较雄厚,形成了一支能代表青岛市一流水平的麻醉专业队伍。科室现有23位麻醉医生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9名,硕士以上毕业者12名,平均年龄33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专业队伍。在这支专业队伍中,包括4名归国人员,还包括硕士生导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
麻醉手术科共有18个手术间,配备各种先进的专业设备,包括多功能原装进口麻醉机、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仪、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血糖监测仪、靶控输液泵、自体血液回收机、快速输血系统、术中保温及降温设备、神经刺激定位器、麻醉深度监测仪等先进仪器和设备。
临床工作范围
1 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工作:(1) 中心手术室(12个手术间);(2) 产科手术室(3个手术间);(3) 急诊手术室(3个手术间)。
2 手术室外的临床麻醉工作:(1) 无痛流产(2个手术台);(2) 无痛胃肠镜检查(3个手术台);(3) 放射介入治疗室(1手术台)。
3 急危重病人急救与复苏、深静脉穿刺(全院范围)。
4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14张床位)。
5 疼痛门诊、疼痛治疗。
6 外科ICU(6张床位),正在筹建中,已经选派3位麻醉医生和2位护士到北京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每年完成临床麻醉1万余例,无痛流产3千余例,无痛胃肠镜1千余例。麻醉方法主要包括气管内全麻、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骶管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区域神经阻滞和监护麻醉,全麻比例占60%以上,未发生麻醉死亡和麻醉严重并发症,麻醉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服务流程
1手术前准备:手术前一天麻醉医生必须访视手术病人,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各项术前检查结果,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麻醉的风险性,可能造成的创伤、并发症及后遗症,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在术前访视单上签字。属于医保范围的病人,同时签署医保知情同意书。
2 麻醉实施:麻醉医生进入手术室后,首先确保麻醉机、监护仪、负压吸引、氧气等处于功能状态,同时准备阿托品5ml(0.2mg/ml)和麻黄素3ml(10mg/ml),然后根据麻醉方法和手术需要准备各种麻醉药和其他药品。病人入手术室后,麻醉科医生首先对病人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再次评估后进行麻醉操作。
3术中麻醉管理术中麻醉科医生的职责是维护病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重要生命体征的平稳,通过对病人的血压、心电图、SPO2、PETCO2、体温及其他临床监测,及时纠正手术、麻醉及疾病本身对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病人术中安全。
4 麻醉恢复室(PACU):手术结束后,全麻病人一律送入麻醉恢复室,接收其他麻醉方法的病人,若生命体征不稳定,要求送麻醉后恢复室继续监护,等待病人清醒及基本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入普通病房;病情较重者,则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监测治疗。
科研和教学
东院麻醉手术科人才济济,科研实力比较雄厚。曾荣获山东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青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目前承担省卫生厅、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和院级课题5项。仅3年全科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累计约40余篇,部分文章被SCI收录。3年内出版主编或参编著作3部。每年申报1-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和1-2青岛市科技局课题,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如喉罩的临床应用普及、困难气道的管理、心肺脑复苏的进展开展等。
东院麻醉科是青岛大学硕士培养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2名,进修医生3-4名,实习医生4-5名,轮转医生10-15名,并承担滨州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麻醉系本科生实习。科室指定了本科生、住院医师和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大纲,设有分管科研、教学的主任,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科室教学手段先进,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临床实践、疑难病例讨论、英语读报等多种形式。坚持每天晨会英语交班制度和每周三业务学习制度,已经总结出一套比较合理规范且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自2006年建科以来,麻醉科成功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国家级继教会议1次,会议期间,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青岛讲学,活跃了本市的学术气氛。同时,科室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支持医护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平均每年每位医生至少参加1次学术会议,选派的2名医生出国进修,4名医生在国内医院进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培训方案,全科医护人员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麻醉手术科坚持临床、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理念,力争将每一位医生培养成教授级的临床麻醉医生,作为一个建科仅3年的学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与国内同类学科比较较,在人才培养的速度、国内外学术交流水平、学科整体在国内的影响力、专业设备更新与增配、新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推广、临床科研研能力、捕捉专业信息并能及时指导临床工作的能力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未来3年内,我们要抓紧学科发展与建设机遇,加快赶超先进学科步伐,提升科研水平,拓展学科综合实力,培养并引进一部分高级人才,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为推动医院的整体能力而努力。
西院麻醉手术科科室人数60人,床位20张,设备仪器10万元上设备18件。
麻醉科疼痛治疗是青岛市特色专科,是国家麻醉专业新药临床研究四个基地之一,现完成新药临床研究三十多项,学术地位山东省领先。
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年轻的专业人才荟萃,整体实力比较雄厚,形成了一支能代表青岛市一流水平的麻醉专业队伍。科室现有23位麻醉医生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9名,硕士以上毕业者12名,平均年龄33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专业队伍。在这支专业队伍中,包括4名归国人员,还包括硕士生导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
麻醉手术科共有18个手术间,配备各种先进的专业设备,包括多功能原装进口麻醉机、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仪、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血糖监测仪、靶控输液泵、自体血液回收机、快速输血系统、术中保温及降温设备、神经刺激定位器、麻醉深度监测仪等先进仪器和设备。
临床工作范围
1 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工作:(1) 中心手术室(12个手术间);(2) 产科手术室(3个手术间);(3) 急诊手术室(3个手术间)。
2 手术室外的临床麻醉工作:(1) 无痛流产(2个手术台);(2) 无痛胃肠镜检查(3个手术台);(3) 放射介入治疗室(1手术台)。
3 急危重病人急救与复苏、深静脉穿刺(全院范围)。
4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14张床位)。
5 疼痛门诊、疼痛治疗。
6 外科ICU(6张床位),正在筹建中,已经选派3位麻醉医生和2位护士到北京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每年完成临床麻醉1万余例,无痛流产3千余例,无痛胃肠镜1千余例。麻醉方法主要包括气管内全麻、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骶管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区域神经阻滞和监护麻醉,全麻比例占60%以上,未发生麻醉死亡和麻醉严重并发症,麻醉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服务流程
1手术前准备:手术前一天麻醉医生必须访视手术病人,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各项术前检查结果,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麻醉的风险性,可能造成的创伤、并发症及后遗症,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在术前访视单上签字。属于医保范围的病人,同时签署医保知情同意书。
2 麻醉实施:麻醉医生进入手术室后,首先确保麻醉机、监护仪、负压吸引、氧气等处于功能状态,同时准备阿托品5ml(0.2mg/ml)和麻黄素3ml(10mg/ml),然后根据麻醉方法和手术需要准备各种麻醉药和其他药品。病人入手术室后,麻醉科医生首先对病人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再次评估后进行麻醉操作。
3术中麻醉管理术中麻醉科医生的职责是维护病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重要生命体征的平稳,通过对病人的血压、心电图、SPO2、PETCO2、体温及其他临床监测,及时纠正手术、麻醉及疾病本身对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病人术中安全。
4 麻醉恢复室(PACU):手术结束后,全麻病人一律送入麻醉恢复室,接收其他麻醉方法的病人,若生命体征不稳定,要求送麻醉后恢复室继续监护,等待病人清醒及基本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入普通病房;病情较重者,则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监测治疗。
科研和教学
东院麻醉手术科人才济济,科研实力比较雄厚。曾荣获山东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青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目前承担省卫生厅、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和院级课题5项。仅3年全科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累计约40余篇,部分文章被SCI收录。3年内出版主编或参编著作3部。每年申报1-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和1-2青岛市科技局课题,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如喉罩的临床应用普及、困难气道的管理、心肺脑复苏的进展开展等。
东院麻醉科是青岛大学硕士培养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2名,进修医生3-4名,实习医生4-5名,轮转医生10-15名,并承担滨州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麻醉系本科生实习。科室指定了本科生、住院医师和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大纲,设有分管科研、教学的主任,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科室教学手段先进,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临床实践、疑难病例讨论、英语读报等多种形式。坚持每天晨会英语交班制度和每周三业务学习制度,已经总结出一套比较合理规范且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自2006年建科以来,麻醉科成功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国家级继教会议1次,会议期间,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青岛讲学,活跃了本市的学术气氛。同时,科室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支持医护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平均每年每位医生至少参加1次学术会议,选派的2名医生出国进修,4名医生在国内医院进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培训方案,全科医护人员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麻醉手术科坚持临床、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理念,力争将每一位医生培养成教授级的临床麻醉医生,作为一个建科仅3年的学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与国内同类学科比较较,在人才培养的速度、国内外学术交流水平、学科整体在国内的影响力、专业设备更新与增配、新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推广、临床科研研能力、捕捉专业信息并能及时指导临床工作的能力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未来3年内,我们要抓紧学科发展与建设机遇,加快赶超先进学科步伐,提升科研水平,拓展学科综合实力,培养并引进一部分高级人才,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为推动医院的整体能力而努力。
西院麻醉手术科科室人数60人,床位20张,设备仪器10万元上设备18件。
麻醉科疼痛治疗是青岛市特色专科,是国家麻醉专业新药临床研究四个基地之一,现完成新药临床研究三十多项,学术地位山东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