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麻醉科
1958年7月正式组建了隶属于外科的麻醉专业组,开展小儿临床麻醉工作。在我国麻醉学创始人吴珏教授的细心呵护、专心指导与大力支持,及方兆麟、蔡祝辉等教授示范、指导下,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麻醉科医生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特色的小儿麻醉方法。1985年麻醉专业组与外科脱离隶属关系,正式建立麻醉科,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室,开创了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小儿麻醉的新时期。九十年代初,派人赴日本进修学习,带回了国外先进的麻醉、监护技术和管理理念,将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小儿麻醉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后随着一批本科生的进科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了麻醉科的人员素质,使麻醉科的人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天的麻醉科梯队结构合理,后备力量充足,仪器设备配置充分,麻醉监护手段齐全,小儿麻醉水平居国内领先。1997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小儿术后硬膜外吗啡持续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又逐步将静脉持续镇痛、病人自控镇痛(PCA)应用于临床,将麻醉的工作范围扩展至整个围术期。2001年引进喉罩等新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小儿麻醉方法。几十年来,麻醉科的业务工作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每年几百例,增加到现在的每年的4000多例,麻醉病人的手术种类也由最初的斜疝、阑尾炎等简单手术,到目前的复杂先心、膈疝、胆道闭锁、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创伤性休克等,以及合并有多种复杂情况的危重低出生体重儿,甚至极低出生体重儿。此外,腹腔镜手术、心血管介入疗法、CT、核磁共振等的麻醉,都已成为麻醉的常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