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临床药学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药剂工作开展于1952年,是本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张爱知任首任药剂科主任,创立儿科医院药学管理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历任主任的带领下,及全体儿科药学人的共同努力拼搏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至今,已经成长为一支具有优良传统、不断创新的团队,2005年后,在李智平主任的直接领导下,药学部迅速成长,各方面都跃上更高的平台,取得了崭新的业绩。在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乃至引领全国儿童临床药学发展,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国家儿童用药决策,保障儿童安全合理用药等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临床药学部主要职能是负责医院的药学工作:包括药事管理、药品采购供应、处方及医嘱调配、医院制剂生产与检验、临床药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药物情报资料管理、药物咨询服务、儿科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儿科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儿科药物临床研究等工作,并承担药学院校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以及科研工作,多年来为全国药学领域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专业人才。
一、部门基本情况
部门现有员工76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0人,初级技术职称人员55人;学历构成如下: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0人,本科学历26人,大专及以下学历39人,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构成了这支队伍的主要力量,是一支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和高能力的良好学科人才梯队。
药学部目前下设急诊/特需/传染病药房(24小时)、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药库、病房药房(下设手术室药房)、临床药学研究室、住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4小时)、枫林路门诊药房等9个部门。部门秉承JCI宗旨,持续修订科室管理文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室各部门业务质量考核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对全院用药的每个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实现每个用药环节的闭环管理。
门急诊药房全部采用全透明配发模式,为病人提供及时、准确的配发药品服务。目前门急诊药房日均接待门急诊病人已达5000余人次。门诊药房开设药物咨询服务窗口,为病人提供门急诊日常用药物咨询工作,药剂师直接面对病人家属,指导其安全、合理和有效的使用药物。
病房药房摒弃了传统的集中统配式配发药品,采用了先进的全封闭、单剂量配发药模式,引进全自动单剂量锭剂分包机以及国内首台全自动粉剂分包机,应用该机器对粉剂进行预分装,包括7个药品品种共12种剂量,能够为临床提供精准的用药剂量,未来将针对需精确分割(十分之一以下)的药片进行添加辅料再分装的工作,做到根据医院儿科特色,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给药服务,同时还为出院患儿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教育服务,制定标准的用药教育规范,有效的提高了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和准确性。2015年病房药房正式承接手术室药房的管理,将手术室的麻醉药品和辅助用药管理规范化,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并负责落实,为保障医院手术患儿精麻类特殊药品及手术期间药品的管理与使用发挥重要的专业作用。
住院静脉配置中心承担了医院所有20个病区的临时、长期医嘱静脉用药、电解质补液、TPN、细胞毒性药物的冲配工作,日均配置数量达到了2500余袋。静脉配置中心的建立,大幅度提高了病人用药的安全性,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配置人员的工作安全。
部门于2014年6月在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支持下,首次开设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承担所有门急诊病人的输液配置工作,提高了患儿输液的安全性,减少了患儿等候时间,真正做到所有患儿的同质化治疗。
药库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按政策进行药品价格调整,加强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药品网上采购率>95%,实行先进的实库存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科室自2008年起开始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著名儿童专科医院的成功经验,重点是全面培养儿科临床药师,发展儿科临床药理。目前科室临床药师共有7名,中级职称以上临床药师占到71%。除了与临床医生通力协作,不断摸索和学习,在提高儿童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上发挥着药师应有的作用外,还在科室学科带头人李智平教授的带领下,完成科室承接的各项课题、专利申报、标书撰写等。今年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已获授权13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20余篇;获得上海药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药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
随着药品供应链和HIMSS信息认证的上马,科室的工作模式将会有很大的改变,临床药学和药学学科的发展势必更加迅猛。
二、工作开展情况
纵观部门成立以来的工作,可谓成绩斐然。
1.在药品研制方面:五十年代,爆发性菌痢流行,当时无特效药,张爱知主任十分重视配合临床开展药学研究,主持研制成功“氯霉素葡萄糖注射液”等特效制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武器。配合临床开展中西医结合、中草药制剂的研究,成功开发“复方三桠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大青叶糖浆”、“四肢洗剂”等新制剂,成为上海地区最早中草药进入大医院的单位之一。采取和药厂、医工院等单位合作等方式开发了“阿司匹林栓”、“复方磺胺合剂”、“口服补液盐”、“口服D3滴剂”等多种儿科专用制剂,受到临床和病人的欢迎。这些制剂后来大多被药厂转化生产,为市场填补了儿童用药品的空白。1985年,部门完成地高辛酏剂的研制,目前仍然在临床一线广泛使用。
2.在儿童用药安全性方面不断探索,儿童药物治疗安全性监测非常至关重要,部门在甲氨喋呤药害事件、H1N1疫苗ADR监测,麻疹疫苗ADR监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医院患儿药物治疗安全做出了贡献。儿童药物尤其新生儿药物常常缺乏用药信息,部门积极探寻开展儿童、新生儿临床用药研究的方法,通过建立药物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例如在2011年,科室已经开展并完成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新生儿和小婴儿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当前所有药物临床研究中尚无该药的小儿(<2月龄)药物研究资料,此项研究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系统性的开展新生儿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将来开展其他新生儿药物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3.儿童个体化用药监测。自1998年医院开始建立血药浓度监测,近两年不断拓展项目,科室目前共开展10种药物监测,基本涵盖临床常见的需要监测的药物品种,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就异常结果及时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提出用药建议,其中霉酚酸的血药浓度还需要临床药师使用专业软件来帮助拟合计算AUC值,该项目自205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四五百名患儿接受此项药学服务,为医师的下一步诊疗提供依据。全面的监测项目也吸引本市乃至其他省市的医院送来标本进行检测,为全国患儿的远程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了便利。
为了将我们的服务更好的延伸至全国,自2011年开始,科室致力于儿童血药浓度监测的干血滤纸片法的创新型研究。干血滤纸片法因其具有创伤小,采血量低,恢复快,运送方便,易于储存等多项优点,极其适用于儿童的采血及各项新生儿疾病筛查。由于干血滤纸片法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干扰,使其儿科的临床推广受到了限制,因此我们采用新型的创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避免了干血滤纸片当前面临的多项问题,将开创儿童临床取血的新模式。
4.学科辐射与对外交流。作为复旦大学的教学医院之一,科室承担着各级药学专科学校的学生实习带教工作、全国儿童专科医院药师的进修带教、及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外籍学生的实习带教,全院进修医生培训授课。科主任作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承担着儿科临床药学/药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作为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儿科药学专业组组长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科临床药理学专业组副组长以及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科临床药理学专业组组长单位,我科多年来连续主办、承办东方儿科大会儿科临床药理学分论坛、全国儿科药学年会、上海儿科临床药理学组季度学术活动等各项国内外会议。在上海市智力引进项目支撑下,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外宾来访作学术交流,组织上海、长三角儿科药师沙龙及3届中国儿科临床药学/儿科临床药理学国际培训班、10届儿科合理用药新进展全国继教项目学习班,努力达到儿科药学专业在全国的引领及辐射。
5.合理用药宣传。多年来,我部门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宣传,多次进行“推进合理用药“志愿者活动,进入社区街道、幼儿园为小区居民进行合理用药宣讲,同时多次举行义诊活动,对社区居民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受到一致好评。近两年响应“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政府规划,部门于2016年4月设立复旦儿科药学公众号,2016年6月1日正式上线,定期推送各类实用儿科药学知识,并提供儿科用药信息咨询,致力于普及儿童用药知识,目前已发表数十篇文章,阅读量数十万,且有多篇文章被转载,同时,科室主任携骨干药师为“上海药讯”微信公众号组织编写合理用药系列文章,、科主任李智平教授受邀参加喜马拉雅《药事相告》节目录制,分别就《宝贝儿用药安全》、《小不点儿与抗生素》这两个主题进行细致的儿童合理用药知识普及,“上海药讯”、医学界儿科频道、医学之声、医学界感染频道等多个知名公众号进行转载。并获得2018年上海市合理用药宣传药学部门先进集体称号。
光阴荏苒,面对着种种已知的未知的新挑战,部门已做好准备,将继续在医疗岗位上砥砺前行,努力工作,将精湛的技术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用心服务相呼应,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药学人将继续励精图治,谱写儿科药学领域新篇章!
临床药学部主要职能是负责医院的药学工作:包括药事管理、药品采购供应、处方及医嘱调配、医院制剂生产与检验、临床药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药物情报资料管理、药物咨询服务、儿科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儿科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儿科药物临床研究等工作,并承担药学院校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以及科研工作,多年来为全国药学领域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专业人才。
一、部门基本情况
部门现有员工76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0人,初级技术职称人员55人;学历构成如下: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0人,本科学历26人,大专及以下学历39人,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构成了这支队伍的主要力量,是一支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和高能力的良好学科人才梯队。
药学部目前下设急诊/特需/传染病药房(24小时)、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药库、病房药房(下设手术室药房)、临床药学研究室、住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4小时)、枫林路门诊药房等9个部门。部门秉承JCI宗旨,持续修订科室管理文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室各部门业务质量考核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对全院用药的每个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实现每个用药环节的闭环管理。
门急诊药房全部采用全透明配发模式,为病人提供及时、准确的配发药品服务。目前门急诊药房日均接待门急诊病人已达5000余人次。门诊药房开设药物咨询服务窗口,为病人提供门急诊日常用药物咨询工作,药剂师直接面对病人家属,指导其安全、合理和有效的使用药物。
病房药房摒弃了传统的集中统配式配发药品,采用了先进的全封闭、单剂量配发药模式,引进全自动单剂量锭剂分包机以及国内首台全自动粉剂分包机,应用该机器对粉剂进行预分装,包括7个药品品种共12种剂量,能够为临床提供精准的用药剂量,未来将针对需精确分割(十分之一以下)的药片进行添加辅料再分装的工作,做到根据医院儿科特色,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给药服务,同时还为出院患儿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教育服务,制定标准的用药教育规范,有效的提高了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和准确性。2015年病房药房正式承接手术室药房的管理,将手术室的麻醉药品和辅助用药管理规范化,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并负责落实,为保障医院手术患儿精麻类特殊药品及手术期间药品的管理与使用发挥重要的专业作用。
住院静脉配置中心承担了医院所有20个病区的临时、长期医嘱静脉用药、电解质补液、TPN、细胞毒性药物的冲配工作,日均配置数量达到了2500余袋。静脉配置中心的建立,大幅度提高了病人用药的安全性,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配置人员的工作安全。
部门于2014年6月在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支持下,首次开设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承担所有门急诊病人的输液配置工作,提高了患儿输液的安全性,减少了患儿等候时间,真正做到所有患儿的同质化治疗。
药库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按政策进行药品价格调整,加强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药品网上采购率>95%,实行先进的实库存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科室自2008年起开始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著名儿童专科医院的成功经验,重点是全面培养儿科临床药师,发展儿科临床药理。目前科室临床药师共有7名,中级职称以上临床药师占到71%。除了与临床医生通力协作,不断摸索和学习,在提高儿童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上发挥着药师应有的作用外,还在科室学科带头人李智平教授的带领下,完成科室承接的各项课题、专利申报、标书撰写等。今年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已获授权13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20余篇;获得上海药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药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
随着药品供应链和HIMSS信息认证的上马,科室的工作模式将会有很大的改变,临床药学和药学学科的发展势必更加迅猛。
二、工作开展情况
纵观部门成立以来的工作,可谓成绩斐然。
1.在药品研制方面:五十年代,爆发性菌痢流行,当时无特效药,张爱知主任十分重视配合临床开展药学研究,主持研制成功“氯霉素葡萄糖注射液”等特效制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武器。配合临床开展中西医结合、中草药制剂的研究,成功开发“复方三桠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大青叶糖浆”、“四肢洗剂”等新制剂,成为上海地区最早中草药进入大医院的单位之一。采取和药厂、医工院等单位合作等方式开发了“阿司匹林栓”、“复方磺胺合剂”、“口服补液盐”、“口服D3滴剂”等多种儿科专用制剂,受到临床和病人的欢迎。这些制剂后来大多被药厂转化生产,为市场填补了儿童用药品的空白。1985年,部门完成地高辛酏剂的研制,目前仍然在临床一线广泛使用。
2.在儿童用药安全性方面不断探索,儿童药物治疗安全性监测非常至关重要,部门在甲氨喋呤药害事件、H1N1疫苗ADR监测,麻疹疫苗ADR监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医院患儿药物治疗安全做出了贡献。儿童药物尤其新生儿药物常常缺乏用药信息,部门积极探寻开展儿童、新生儿临床用药研究的方法,通过建立药物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例如在2011年,科室已经开展并完成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新生儿和小婴儿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当前所有药物临床研究中尚无该药的小儿(<2月龄)药物研究资料,此项研究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系统性的开展新生儿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将来开展其他新生儿药物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3.儿童个体化用药监测。自1998年医院开始建立血药浓度监测,近两年不断拓展项目,科室目前共开展10种药物监测,基本涵盖临床常见的需要监测的药物品种,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就异常结果及时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提出用药建议,其中霉酚酸的血药浓度还需要临床药师使用专业软件来帮助拟合计算AUC值,该项目自205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四五百名患儿接受此项药学服务,为医师的下一步诊疗提供依据。全面的监测项目也吸引本市乃至其他省市的医院送来标本进行检测,为全国患儿的远程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了便利。
为了将我们的服务更好的延伸至全国,自2011年开始,科室致力于儿童血药浓度监测的干血滤纸片法的创新型研究。干血滤纸片法因其具有创伤小,采血量低,恢复快,运送方便,易于储存等多项优点,极其适用于儿童的采血及各项新生儿疾病筛查。由于干血滤纸片法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干扰,使其儿科的临床推广受到了限制,因此我们采用新型的创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避免了干血滤纸片当前面临的多项问题,将开创儿童临床取血的新模式。
4.学科辐射与对外交流。作为复旦大学的教学医院之一,科室承担着各级药学专科学校的学生实习带教工作、全国儿童专科医院药师的进修带教、及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外籍学生的实习带教,全院进修医生培训授课。科主任作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承担着儿科临床药学/药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作为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儿科药学专业组组长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科临床药理学专业组副组长以及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科临床药理学专业组组长单位,我科多年来连续主办、承办东方儿科大会儿科临床药理学分论坛、全国儿科药学年会、上海儿科临床药理学组季度学术活动等各项国内外会议。在上海市智力引进项目支撑下,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外宾来访作学术交流,组织上海、长三角儿科药师沙龙及3届中国儿科临床药学/儿科临床药理学国际培训班、10届儿科合理用药新进展全国继教项目学习班,努力达到儿科药学专业在全国的引领及辐射。
5.合理用药宣传。多年来,我部门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宣传,多次进行“推进合理用药“志愿者活动,进入社区街道、幼儿园为小区居民进行合理用药宣讲,同时多次举行义诊活动,对社区居民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受到一致好评。近两年响应“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政府规划,部门于2016年4月设立复旦儿科药学公众号,2016年6月1日正式上线,定期推送各类实用儿科药学知识,并提供儿科用药信息咨询,致力于普及儿童用药知识,目前已发表数十篇文章,阅读量数十万,且有多篇文章被转载,同时,科室主任携骨干药师为“上海药讯”微信公众号组织编写合理用药系列文章,、科主任李智平教授受邀参加喜马拉雅《药事相告》节目录制,分别就《宝贝儿用药安全》、《小不点儿与抗生素》这两个主题进行细致的儿童合理用药知识普及,“上海药讯”、医学界儿科频道、医学之声、医学界感染频道等多个知名公众号进行转载。并获得2018年上海市合理用药宣传药学部门先进集体称号。
光阴荏苒,面对着种种已知的未知的新挑战,部门已做好准备,将继续在医疗岗位上砥砺前行,努力工作,将精湛的技术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用心服务相呼应,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药学人将继续励精图治,谱写儿科药学领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