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医院
针灸科
科室发展历程:
针灸科是中日医院开院后成立的第一批一级临床科室之一,成立于1984年。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科室医疗水平和学术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科是全国最早从事针刺麻醉研究的单位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广为人知;20世纪末,随着中医国际化的脚步加快,该科又成为最先走出国门向瑞士等西方国家传播针灸技术的单位;近二十年来,科室在建立健全学术架构方面着重发力,科室技术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05年科室开始建构针灸-针刀并重的“新针灸技术体系”,2010年在国内外率先完成系统的针刀应用解剖学研究,奠定了针刀医学的临床解剖学基础,对促进针刀医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在国内外率先完成超声引导下的针刀系列微创技术的研究并成功运用于临床,发表了一系列SCI论文,多项技术为本科作者首次发表,这些研究推动针刀技术进入了可视化时代;2018年科室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标志着科室在全国领先的学术地位的确立;2019年科室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领衔成立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引领全国相关学科在互联网时代向纵深快速发展。
科室人员构成:
科室主任为李石良教授,全科医生中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护师1人,其中医学博士4名,医学硕士3名,硕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为87.5%,科主任李石良教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是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的代表性人物,在针灸、针刀、疼痛及软组织病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诊疗设备介绍:
科室拥有三氧制备系统、超声诊断系统、超声药物导入治疗仪、颈椎牵引治疗仪等先进诊疗设备。超声诊断系统可以保证可视化针刀等微技术的顺利实施,超声的应用可以清楚的显示人体的解剖层次及病变部位的结构,神经、血管的分布情况等,做到高质量的术前诊断、术中导引和术后评估,提高针刀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可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感受。三氧治疗是全世界公认的对抗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关节内滑膜炎症、关节积液的治疗中优势突出,该科的三氧制备系统支持三氧气和三氧水两种治疗方式,是多种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科室诊疗特色:
科室主要开展针灸与针刀两种医疗技术,运用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疾病与疼痛是该科最为突出的诊疗特色。
针灸治疗涵盖约50余种疾病,包括肥胖、失眠、耳鸣耳聋、各类痛症、中风、面瘫等,该科在国内外率先实现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技术的超声可视化,该技术可用于治疗各类鼻炎,效果确切。
针刀治疗在促进慢性软组织疾病与疼痛的康复方面有明显优势,科室目前能够开展约30余种疾病的针刀治疗,主要优势病种是发生于脊柱及四肢关节的各类软组织疼痛,该科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腕管综合症、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等研究领域居国内外领先地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颈源性头痛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与临床路经的制定者
科室的主要优势病种:
1、针灸科常见疾病:针灸减肥、睡眠障碍、耳鸣耳聋、更年期综合征、排尿异常、各类痛症、肩周炎、颈腰椎疾病、中风、面瘫、抑郁症、胃肠疾病、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痛经、月经不调、假性近视、复视、斜视、小儿遗尿等。
2、慢性软组织疾病
脊柱及关节疾病:颈椎病,颈源性头痛,眩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梨状肌综合症等各类腰腿痛,膝关节骨关节病、腘窝囊肿及膝关节积液,肩周炎(冻结肩),指、腕、肘、髋、膝、踝等关节疼痛等。软组织损伤及神经卡压类疾病: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踝管综合症、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各部位滑囊炎、腱鞘囊肿、上背部疼痛(菱形肌损伤)等。鼻腔炎症类疾病:过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
科室科研成果:
2018年12月,该科主导的“超声引导下针刀微创松解系列技术”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推广项目;2014年12月,科室参与的科研项目“经筋刺法的发展——针刀治疗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2019年,该科医师出版的著作多次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科室教学情况:
科室承担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首都医科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生《针灸学》教学任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针灸、针刀专业人才。
科室获得荣誉:
科室于2011年度、2017年度等多次获得“中日友好医院先进教学集体”称号。
其他重要事项:
多年来,科室有关专家在中央保健、外交医疗、对口支援、抗震救灾、奥运保障等重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院相关工作做出了贡献。
针灸科是中日医院开院后成立的第一批一级临床科室之一,成立于1984年。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科室医疗水平和学术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科是全国最早从事针刺麻醉研究的单位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广为人知;20世纪末,随着中医国际化的脚步加快,该科又成为最先走出国门向瑞士等西方国家传播针灸技术的单位;近二十年来,科室在建立健全学术架构方面着重发力,科室技术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05年科室开始建构针灸-针刀并重的“新针灸技术体系”,2010年在国内外率先完成系统的针刀应用解剖学研究,奠定了针刀医学的临床解剖学基础,对促进针刀医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在国内外率先完成超声引导下的针刀系列微创技术的研究并成功运用于临床,发表了一系列SCI论文,多项技术为本科作者首次发表,这些研究推动针刀技术进入了可视化时代;2018年科室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标志着科室在全国领先的学术地位的确立;2019年科室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领衔成立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引领全国相关学科在互联网时代向纵深快速发展。
科室人员构成:
科室主任为李石良教授,全科医生中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护师1人,其中医学博士4名,医学硕士3名,硕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为87.5%,科主任李石良教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是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的代表性人物,在针灸、针刀、疼痛及软组织病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诊疗设备介绍:
科室拥有三氧制备系统、超声诊断系统、超声药物导入治疗仪、颈椎牵引治疗仪等先进诊疗设备。超声诊断系统可以保证可视化针刀等微技术的顺利实施,超声的应用可以清楚的显示人体的解剖层次及病变部位的结构,神经、血管的分布情况等,做到高质量的术前诊断、术中导引和术后评估,提高针刀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可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感受。三氧治疗是全世界公认的对抗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关节内滑膜炎症、关节积液的治疗中优势突出,该科的三氧制备系统支持三氧气和三氧水两种治疗方式,是多种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科室诊疗特色:
科室主要开展针灸与针刀两种医疗技术,运用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疾病与疼痛是该科最为突出的诊疗特色。
针灸治疗涵盖约50余种疾病,包括肥胖、失眠、耳鸣耳聋、各类痛症、中风、面瘫等,该科在国内外率先实现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技术的超声可视化,该技术可用于治疗各类鼻炎,效果确切。
针刀治疗在促进慢性软组织疾病与疼痛的康复方面有明显优势,科室目前能够开展约30余种疾病的针刀治疗,主要优势病种是发生于脊柱及四肢关节的各类软组织疼痛,该科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腕管综合症、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等研究领域居国内外领先地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颈源性头痛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与临床路经的制定者
科室的主要优势病种:
1、针灸科常见疾病:针灸减肥、睡眠障碍、耳鸣耳聋、更年期综合征、排尿异常、各类痛症、肩周炎、颈腰椎疾病、中风、面瘫、抑郁症、胃肠疾病、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痛经、月经不调、假性近视、复视、斜视、小儿遗尿等。
2、慢性软组织疾病
脊柱及关节疾病:颈椎病,颈源性头痛,眩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梨状肌综合症等各类腰腿痛,膝关节骨关节病、腘窝囊肿及膝关节积液,肩周炎(冻结肩),指、腕、肘、髋、膝、踝等关节疼痛等。软组织损伤及神经卡压类疾病: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踝管综合症、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各部位滑囊炎、腱鞘囊肿、上背部疼痛(菱形肌损伤)等。鼻腔炎症类疾病:过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
科室科研成果:
2018年12月,该科主导的“超声引导下针刀微创松解系列技术”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推广项目;2014年12月,科室参与的科研项目“经筋刺法的发展——针刀治疗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2019年,该科医师出版的著作多次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科室教学情况:
科室承担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首都医科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生《针灸学》教学任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针灸、针刀专业人才。
科室获得荣誉:
科室于2011年度、2017年度等多次获得“中日友好医院先进教学集体”称号。
其他重要事项:
多年来,科室有关专家在中央保健、外交医疗、对口支援、抗震救灾、奥运保障等重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院相关工作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