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
重症医学科
ICU分为内科ICU和外科ICU。
山东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02年10月成立,东院重症医学科于2011年5月开业。该科是首批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卫生重点实验室,现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22名,其中博士11名,先后有六人次留学美国、韩国等;护士86名,其中东院区61名, 中心院区25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30名。科室开放病床34张,中心院区MICU 10张, 东院区24张。配备国际一流的远程会诊教学系统、高频振荡呼吸机、体外膜肺(ECMO)、床旁B超、有创(PiCCO)和无创(USCOM)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等先进设备。
科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气管狭窄、呼吸衰竭、重症肺炎、重症感染、产科重症、困难脱机及远程指导重症病人抢救等方面别具特色,居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来,开展了高频通气、体外膜肺、床旁B超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新技术。
科室承担着山东大学、泰山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省医学科学院等教学、进修及专科培训任务,是省卫计委重症监护医护资质和专业技术培训基地,是省卫计委卫生应急重症医学培训基地,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技术培训基地。
多年来,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5项、省级7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级以上成果4项;2012年承办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六次全国大会,注册6000多人,创历年学术水平和规模之最。每年举办省级重症医学会议及继续医学教育班。
2012年该科在全国率先采用无线远程技术,建立起首家E-ICU(Electronic-ICU),覆盖山东省100多家医院ICU,还有美国、加拿大、香港及国内外30多家医院ICU。该系统面向全球,可进行病例讨论、学术交流、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示教等,通过无线移动远程车可以在床边即时获取病人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不同地区之间的高效、快速资源共享,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大大促进了该省和该国重症医学的发展。目前通过无线远程系统,该科已经组织了100多次会诊、查房、病例讨论、学术交流、动物试验等。另外,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或重症病人救治,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远程专家指导救治,向一线或基层投射技术力量,在一定区域内建成没有围墙的ICU,达到ICU的同质化。这是“惠民强基”的成功实践,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发挥着重要作用。预计在不远的将来,逐步向重症医学互联网联盟迈进。
科室注重团队文化建设,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践行“三好一满意”。历年来,团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护理系统“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十佳爱心病房”等荣誉称号。
生命之托永不言弃”是他们的责任,“ICU让病人更安全”是他们的使命。让他们谨记“承百年医脉,铸一流名院”院训,为打造国家一流科室谱写新篇章!
外科ICU成立于2008年4月,由麻醉科、中心ICU、大外科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外科系统重大手术、高危病人、新技术的手术风险评估、围手术期监护,多发外伤、重症感染、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救治,术后并发症病人的综合治疗及康复等。科室有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山东省医学会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医学会委员3人,多人在各种学术杂志兼职。建科后积极参加了“5.12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菏泽手足口病医疗支援、卫生部青海义诊活动、对口基层医院支援等社会活动,同时还负责全省其他医院的会诊、疑难病例救治。
现有编制床位10张,年住院病人800-950人,病源涵盖各手术科室,年龄覆盖刚出生1天的新生儿到95岁的超高龄患者,其中老年患者比例接近60%,80岁以上患者9.15%。先后开展并熟练掌握机械辅助通气、床旁血液净化(CRRT)、经皮气管切开、无创心排量监测(PICCO)、体外模肺等技术。
科室现有医生10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10人中取得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其中博士在读5人。护士27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19人,护士5人。27人中取得硕士学位1人,本科学位22人,其中硕士在读3人,专科学位4人。
该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在读学生2名。硕士生导师3人,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人,2013年毕业学生2名,在读3名。科室现有科研立项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4本,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科室还负责对医院外科系统职工及进修人员进行培训,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7年制、5年制、药学系、留学生等的授课及临床带教工作。2013年7月在济宁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一次,学员500多名。
山东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02年10月成立,东院重症医学科于2011年5月开业。该科是首批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卫生重点实验室,现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22名,其中博士11名,先后有六人次留学美国、韩国等;护士86名,其中东院区61名, 中心院区25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30名。科室开放病床34张,中心院区MICU 10张, 东院区24张。配备国际一流的远程会诊教学系统、高频振荡呼吸机、体外膜肺(ECMO)、床旁B超、有创(PiCCO)和无创(USCOM)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等先进设备。
科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气管狭窄、呼吸衰竭、重症肺炎、重症感染、产科重症、困难脱机及远程指导重症病人抢救等方面别具特色,居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来,开展了高频通气、体外膜肺、床旁B超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新技术。
科室承担着山东大学、泰山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省医学科学院等教学、进修及专科培训任务,是省卫计委重症监护医护资质和专业技术培训基地,是省卫计委卫生应急重症医学培训基地,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技术培训基地。
多年来,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5项、省级7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级以上成果4项;2012年承办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六次全国大会,注册6000多人,创历年学术水平和规模之最。每年举办省级重症医学会议及继续医学教育班。
2012年该科在全国率先采用无线远程技术,建立起首家E-ICU(Electronic-ICU),覆盖山东省100多家医院ICU,还有美国、加拿大、香港及国内外30多家医院ICU。该系统面向全球,可进行病例讨论、学术交流、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示教等,通过无线移动远程车可以在床边即时获取病人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不同地区之间的高效、快速资源共享,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大大促进了该省和该国重症医学的发展。目前通过无线远程系统,该科已经组织了100多次会诊、查房、病例讨论、学术交流、动物试验等。另外,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或重症病人救治,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远程专家指导救治,向一线或基层投射技术力量,在一定区域内建成没有围墙的ICU,达到ICU的同质化。这是“惠民强基”的成功实践,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发挥着重要作用。预计在不远的将来,逐步向重症医学互联网联盟迈进。
科室注重团队文化建设,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践行“三好一满意”。历年来,团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护理系统“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十佳爱心病房”等荣誉称号。
生命之托永不言弃”是他们的责任,“ICU让病人更安全”是他们的使命。让他们谨记“承百年医脉,铸一流名院”院训,为打造国家一流科室谱写新篇章!
外科ICU成立于2008年4月,由麻醉科、中心ICU、大外科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外科系统重大手术、高危病人、新技术的手术风险评估、围手术期监护,多发外伤、重症感染、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救治,术后并发症病人的综合治疗及康复等。科室有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山东省医学会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医学会委员3人,多人在各种学术杂志兼职。建科后积极参加了“5.12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菏泽手足口病医疗支援、卫生部青海义诊活动、对口基层医院支援等社会活动,同时还负责全省其他医院的会诊、疑难病例救治。
现有编制床位10张,年住院病人800-950人,病源涵盖各手术科室,年龄覆盖刚出生1天的新生儿到95岁的超高龄患者,其中老年患者比例接近60%,80岁以上患者9.15%。先后开展并熟练掌握机械辅助通气、床旁血液净化(CRRT)、经皮气管切开、无创心排量监测(PICCO)、体外模肺等技术。
科室现有医生10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10人中取得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其中博士在读5人。护士27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19人,护士5人。27人中取得硕士学位1人,本科学位22人,其中硕士在读3人,专科学位4人。
该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在读学生2名。硕士生导师3人,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人,2013年毕业学生2名,在读3名。科室现有科研立项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4本,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科室还负责对医院外科系统职工及进修人员进行培训,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7年制、5年制、药学系、留学生等的授课及临床带教工作。2013年7月在济宁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一次,学员5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