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
烧伤整形科
山东省立医院烧伤科始建于1958年,当时烧伤科病房隶属于普外科专业。1976年正式成立烧伤整形外科专业,是山东省建科最早的烧伤外科专业,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指导基层于一体的学科。
团队及学术位置
学科共有医疗人员54人,其中医生22人,护士32人。博士生导师3名,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5人。现有病床62张,设有烧伤病房、整形病房(中心院区和东院区各一个病房)、美容门诊、激光中心、独立手术室。
1995年科室被评为山东省卫生厅首批重点学科。
1996年山东医科大学(后改为山东大学医学院)首批烧伤外科硕士点培养单位。
2000年山东大学医学院首个烧伤外科博士点培养单位。
2007年学科被评为国家烧伤外科专业专科医生培养基地。
2009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十年百项计划VSD技术培养基地”。
2012年被评为国家烧伤临床重点专科。
学术及部分成果
1977年7月,抢救成功一例二甲苯特重烧伤病人,总面积95%,Ⅲ度面积90%合并中度吸入性损伤,属山东首例、全国第7例Ⅲ°>90%患者。
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上获“全国医药卫生先进集体”。
1978年建成该省最早的“液氮储存异体皮皮库”,支援了该省各地烧伤专业单位救治大面积烧伤的临床应用。
1979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利用足背皮瓣行足背动脉、大隐静脉与桡动脉、头静脉吻合移植左手背成功;头皮撕脱伤行颞浅动、静脉吻合成功。
1976-1980年对两批黄磷烧伤采取即刻广泛切痂、大面积植皮,阻断了机体对黄磷的吸收,明显提高了成活率,属国内先进水平,获198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与皮肤科协作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大块植皮治疗皮肤着色霉菌病268例,彻底治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属自主创新项目,为国际先进水平。
1987年“抢救成功一例烧伤总面积98%,Ⅲ度94%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为山东省第二例Ⅲ°>90%”。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压电烧伤对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影响及原因探讨”;“矿井下煤尘爆炸伤的临床观察”分别获1989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1991年“薄脂肪全厚皮片的临床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rhGH在重度烧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完成山东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成功救治Ⅲ度烧伤面积≥90%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临床研究”,共救治成功12例。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内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9年“烧伤休克淋巴循环内毒素、炎性因子及超微结构的改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年“人体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神经构筑学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至今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休克期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目前已治愈千余例病人,为自主创新项目。
2007年至今在国内首先开展“生物(蝇蛆)清创技术处理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为自主创新项目。
2013年,课题《三维CT重建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三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6项,发表SCI文章10篇,核心期刊收录45篇。
团队及学术位置
学科共有医疗人员54人,其中医生22人,护士32人。博士生导师3名,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5人。现有病床62张,设有烧伤病房、整形病房(中心院区和东院区各一个病房)、美容门诊、激光中心、独立手术室。
1995年科室被评为山东省卫生厅首批重点学科。
1996年山东医科大学(后改为山东大学医学院)首批烧伤外科硕士点培养单位。
2000年山东大学医学院首个烧伤外科博士点培养单位。
2007年学科被评为国家烧伤外科专业专科医生培养基地。
2009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十年百项计划VSD技术培养基地”。
2012年被评为国家烧伤临床重点专科。
学术及部分成果
1977年7月,抢救成功一例二甲苯特重烧伤病人,总面积95%,Ⅲ度面积90%合并中度吸入性损伤,属山东首例、全国第7例Ⅲ°>90%患者。
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上获“全国医药卫生先进集体”。
1978年建成该省最早的“液氮储存异体皮皮库”,支援了该省各地烧伤专业单位救治大面积烧伤的临床应用。
1979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利用足背皮瓣行足背动脉、大隐静脉与桡动脉、头静脉吻合移植左手背成功;头皮撕脱伤行颞浅动、静脉吻合成功。
1976-1980年对两批黄磷烧伤采取即刻广泛切痂、大面积植皮,阻断了机体对黄磷的吸收,明显提高了成活率,属国内先进水平,获198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与皮肤科协作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大块植皮治疗皮肤着色霉菌病268例,彻底治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属自主创新项目,为国际先进水平。
1987年“抢救成功一例烧伤总面积98%,Ⅲ度94%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为山东省第二例Ⅲ°>90%”。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压电烧伤对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影响及原因探讨”;“矿井下煤尘爆炸伤的临床观察”分别获1989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1991年“薄脂肪全厚皮片的临床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rhGH在重度烧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完成山东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成功救治Ⅲ度烧伤面积≥90%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临床研究”,共救治成功12例。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内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9年“烧伤休克淋巴循环内毒素、炎性因子及超微结构的改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年“人体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神经构筑学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至今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休克期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目前已治愈千余例病人,为自主创新项目。
2007年至今在国内首先开展“生物(蝇蛆)清创技术处理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为自主创新项目。
2013年,课题《三维CT重建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三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6项,发表SCI文章10篇,核心期刊收录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