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超声影像科
科室概况: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超声影像科成立于1999年,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是广东省医学影像重点学科、深圳市医学影像公共服务平台及超声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04年起实施统一管理后不断壮大,形成包括腹部及浅表小器官、心血管、妇产及超声介入造影等在内四个专业学组。工作人员共65人,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彩色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仪70台,固定机位52个。超声科业务开展范围齐全,2012年检查人次逾60万,完成包括周边地区在内的各类疑难病症的会诊达2000余例。产前胎儿超声检查为科室传统优势项目,是深圳市三家具备胎儿筛查资格的单位之一,每年筛查及会诊多例胎儿重大缺陷及畸形;介入超声范围涵盖各类穿刺活检、置管引流等几十项常规诊疗项目,同时还开展了包括超声导向(肝脏、甲状腺等)肿瘤射频消融、转移癌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尖端介入超声技术,在深圳市乃至广东省处于领先地位。输卵管超声造影、盆底三维超声、类风湿小关节病变超声检查、经食管三维超声心脏封堵术中监测等新技术新项目可进一步辅佐临床无创评估输卵管通畅性、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监测类风湿病变治疗效果及提高先心病封堵成功率等。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学科为北京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及汕头大学硕士点,同时是卫人委住院医师超声影像专业培训基地。成功获得包括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研究课题及深圳市重大科研项目在内的等二十多项科研立项资助。超声影像科将始终如一,稳步前进,为临床保驾护航,打造超声专业旗舰。
专科特色及学位地位:超声影像科于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共培养硕士3人,出站博士后1人。该科也承担了为全国各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还承担该市及邻近市区疑难病症的会诊任务。该科对腹部超声诊断特别是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方面有多年深入的研究基础,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年来,该科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仪器分辨率高,进一步提高了对血管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在超声介入和造影方面,先后开展了超声引导乳腺病灶微创旋切,超声造影判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等新技术新业务。在心血管超声诊断方面,除开展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外,还可以进行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等,并与临床科室合作开展了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预测封堵器直径及术中监测等业务。
科研成果:超声影像科承担并完成近十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深圳市重点和一般资助项目一项,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一项。近三年发表四十余篇论文于国家核心期刊上,并有一篇论文发表于SCI收录的期刊。科内每年均派出人员参加国际、国内会议,捕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热点,保证科研创新性。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脏疾病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研究;超声造影与肾核素扫描对碎石治疗后肾功能的研究;三维超声成像临床应用研究;携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超声微泡转染神经干细胞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研究。
专科特色及学位地位:超声影像科于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共培养硕士3人,出站博士后1人。该科也承担了为全国各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还承担该市及邻近市区疑难病症的会诊任务。该科对腹部超声诊断特别是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方面有多年深入的研究基础,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年来,该科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仪器分辨率高,进一步提高了对血管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在超声介入和造影方面,先后开展了超声引导乳腺病灶微创旋切,超声造影判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等新技术新业务。在心血管超声诊断方面,除开展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外,还可以进行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等,并与临床科室合作开展了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预测封堵器直径及术中监测等业务。
科研成果:超声影像科承担并完成近十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深圳市重点和一般资助项目一项,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一项。近三年发表四十余篇论文于国家核心期刊上,并有一篇论文发表于SCI收录的期刊。科内每年均派出人员参加国际、国内会议,捕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热点,保证科研创新性。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脏疾病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研究;超声造影与肾核素扫描对碎石治疗后肾功能的研究;三维超声成像临床应用研究;携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超声微泡转染神经干细胞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