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医院
消化内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科分第一消化内科和第二消化内科。
1980年,该院建立了内科消化专业组,床位数30张,组长李宇权教授,医生10人.
1981年,该科成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李宇权教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同年消化内科实验室成立。1994年消化内科正式成立,床位数45张,主任孙素云教授,副主任李岩教授,医生15人。1998年李岩教授接任消化内科主任。2007年成立滑翔院区消化病房,设定床位数20张,消化科总床位数增至60张,医生数为17人。2008年滑翔院区成立第二消化内科病房。
消化内一科在历任主任及副主任的带领下,不断的发展壮大,截至2013年,消化内科南湖院区床位数增至65张,滑翔院区床位数增至100张,目前病房共开放床位数165张。年门诊量达8万余人次,年出院患者3000余人次,住院患者中危重病例比例达30%以上。2008年消化内科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同时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胃肠动力研究中心暨培训基地。
第一消化内科病房:位于盛京医院南湖院区,主任李岩教授,副主任王孟春教授及田丰教授。现有医生17人,护士3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博士10人,硕士7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4人。
科室长期开展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胰腺炎、肝硬化及其各种并发症等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及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消化系统危重病例及一些疑难病例如腹水待查、黄疸待查、伪膜性肠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布加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除开展胃肠镜、幽门螺杆菌检测、消化道造影、药物灌肠、肠内外营养等常规技术外,科室应用人工肝替代治疗肝功能衰竭已10余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持续性血液替代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显著提高了该病的救治成功率。
盛京医院第二消化内科是2007年在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郑长青教授带领下由南湖院区来到滑翔院区组建成立,迅速发展,不断壮大,成为拥有2层楼,百余张床,全国最大规模消化科之一。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汇集了一批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服务热诚的医务工作者,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是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批博士点, 辽宁省重点学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消化内科、传染科、肝胆外科联合成立辽宁省肝病研究治疗中心。医疗队伍技术精湛。现有医生14人和多位研究生。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医学博士6人,医学硕士7人。
该科长期开展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对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克罗恩病、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胰腺炎、酒精性肝病和其他原因肝硬化及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等常见疾病的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及肝衰竭等消化系统危重病例及一些疑难病例如腹水待查、黄疸待查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色是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并能长期维持缓解。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于胃肠道息肉的患者,该科采用息肉内镜下治疗术,使患者免于手术治疗,受到了满意疗效。在南湖院区设有VIP特需门诊和专家门诊,滑翔院区设有VIP特需门诊、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科研实力雄厚,科研工作指导临床实践。获得省科技攻关课题3项,各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获得基金资助逾百万元。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百余篇,发病SCI数十篇。内容涉及肝病、胃病、肠病、胰腺炎等基础及临床研究。在全国获得重要学术地位,医疗卫生系统最重要的两大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约稿,出版专著和习题集近百本,并参加教材编写。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除了出色完成基本医疗工作,还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保健意识。2007年成立了爱肝俱乐部,对脂肪肝、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其他肝病患者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及饮食、护理及药物指导。此外对结肠炎、食管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供免费咨询,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战胜疾病.
护理团队技术精湛、服务热情、勇于创新。以张玥护士长为带头人,培养出重症专科护士3人、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1人、饮食指导师1人、药物护理指导师1人、康复护理指导师1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该科树立“呵护生命用情服务,促进健康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注重生活护理,加强健康指导,充分发挥指导师的作用,获得患者的满意和赞许,被评为“优秀护理示范单元”。
1980年,该院建立了内科消化专业组,床位数30张,组长李宇权教授,医生10人.
1981年,该科成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李宇权教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同年消化内科实验室成立。1994年消化内科正式成立,床位数45张,主任孙素云教授,副主任李岩教授,医生15人。1998年李岩教授接任消化内科主任。2007年成立滑翔院区消化病房,设定床位数20张,消化科总床位数增至60张,医生数为17人。2008年滑翔院区成立第二消化内科病房。
消化内一科在历任主任及副主任的带领下,不断的发展壮大,截至2013年,消化内科南湖院区床位数增至65张,滑翔院区床位数增至100张,目前病房共开放床位数165张。年门诊量达8万余人次,年出院患者3000余人次,住院患者中危重病例比例达30%以上。2008年消化内科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同时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胃肠动力研究中心暨培训基地。
第一消化内科病房:位于盛京医院南湖院区,主任李岩教授,副主任王孟春教授及田丰教授。现有医生17人,护士3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博士10人,硕士7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4人。
科室长期开展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胰腺炎、肝硬化及其各种并发症等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及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消化系统危重病例及一些疑难病例如腹水待查、黄疸待查、伪膜性肠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布加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除开展胃肠镜、幽门螺杆菌检测、消化道造影、药物灌肠、肠内外营养等常规技术外,科室应用人工肝替代治疗肝功能衰竭已10余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持续性血液替代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显著提高了该病的救治成功率。
盛京医院第二消化内科是2007年在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郑长青教授带领下由南湖院区来到滑翔院区组建成立,迅速发展,不断壮大,成为拥有2层楼,百余张床,全国最大规模消化科之一。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汇集了一批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服务热诚的医务工作者,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是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批博士点, 辽宁省重点学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消化内科、传染科、肝胆外科联合成立辽宁省肝病研究治疗中心。医疗队伍技术精湛。现有医生14人和多位研究生。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医学博士6人,医学硕士7人。
该科长期开展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对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克罗恩病、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胰腺炎、酒精性肝病和其他原因肝硬化及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等常见疾病的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及肝衰竭等消化系统危重病例及一些疑难病例如腹水待查、黄疸待查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色是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并能长期维持缓解。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于胃肠道息肉的患者,该科采用息肉内镜下治疗术,使患者免于手术治疗,受到了满意疗效。在南湖院区设有VIP特需门诊和专家门诊,滑翔院区设有VIP特需门诊、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科研实力雄厚,科研工作指导临床实践。获得省科技攻关课题3项,各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获得基金资助逾百万元。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百余篇,发病SCI数十篇。内容涉及肝病、胃病、肠病、胰腺炎等基础及临床研究。在全国获得重要学术地位,医疗卫生系统最重要的两大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约稿,出版专著和习题集近百本,并参加教材编写。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除了出色完成基本医疗工作,还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保健意识。2007年成立了爱肝俱乐部,对脂肪肝、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其他肝病患者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及饮食、护理及药物指导。此外对结肠炎、食管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供免费咨询,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战胜疾病.
护理团队技术精湛、服务热情、勇于创新。以张玥护士长为带头人,培养出重症专科护士3人、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1人、饮食指导师1人、药物护理指导师1人、康复护理指导师1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该科树立“呵护生命用情服务,促进健康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注重生活护理,加强健康指导,充分发挥指导师的作用,获得患者的满意和赞许,被评为“优秀护理示范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