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
病理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集教学、科研和临床病理诊断为一体,是中山一院和中山医学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也是历届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的主委单位,现为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该科室早年在著名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梁伯强教授和秦光煜教授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沉淀,成为了一个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气氛浓郁、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学科点,培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病理学家,他们当中许多人是国内各院校的病理学教研室或病理科(系)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目前,该科室总人数65人,在编医生 31人,其中教授 7 名,副教授 6 名,主治医师 9 名,住院医师 9 名;技术员 26 名,副高以上技术人员 3 名,主管技师 5 名,技术员 18 名。该科室临床病理会诊中心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且各有专长的病理诊断专家 5 名。
科室承担着附属第一医院(包括黄埔院区、东山院区和惠亚医院)所有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及病理会诊工作,诊断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病理活检无论在病例数还是诊断质量方面均处于全国各大医院的前列,且活检量逐年递增,2013年病理科完成病例数合计为80687例。其中院本部常规活检例数 41497例(增长2.70%),细胞例数26430例,会诊病例5134例(增长6.80%),肾穿病理1275例;黄埔院区常规活检例数5719例,细胞学涂片626例。随着新手术大楼的建成,病例量还会有大幅度的增长。病理科提及推行亚专科建设,目前已有包括骨和软组织肿瘤病理、肾脏病理、淋巴造血系统病理、皮肤病理、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神经和肌肉病理、细胞病理、分子病理在内的10个亚专科病理组,在广东省内以至于全国保持较高的病理诊断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目前病理诊断最普遍应用的辅助诊断技术,尤其对肿瘤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室具有大量开展免疫组化染色的条件和技术力量,2013年的免疫组化染色片近42000 张,并且在持续增加。随着分子病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该科近期已开展多项分子病理诊断新技术,如 ISH , FISH , CISH , PCR 、基因重排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展将为鼻咽癌、乳腺癌、淋巴瘤、胃肠道肿瘤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合理治疗提供更可靠的病理依据。由于该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及全国疑难重症诊治中心,该科每年接受来自广东省基层医院及全国各地疑难病例的病理会诊量达 5000 例以上,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这些患者明确了诊断,并得到临床及时的治疗。
科室作为华南地区病理学博士点之一,现有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 40余名;科室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0篇(SCI收录66篇),影响因子5.0分以上约10篇,最高达9.38,并连续多年荣获院科研综合和SCI论文优秀奖励。近 5 年来获得各类科研基金 20 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基金8项等。该科每年承担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七年制、八年制、留学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全部病理学教学任务,2012-2013年病理科完成中山大学所有病理学教学任务共计6258学时,受到学生和督导员的积极好评;并承担30余名来自省内外进修生的教学任务。科室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的主编单位,曾主编两版病理学本科教材,还主编了《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骨关节肿瘤学: 病理与临床影像三结合》、《 病理学导学与应试指南 》、《病理学教学彩色图谱》、《 内分泌病理学 》和《外科病理学》(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合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图谱》、《软组织肿瘤病理学诊断图谱》等多部教材和专著。该科室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伊利诺州大学芝加哥分校、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西南医学中心、印地安那大学、西澳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外著名的医疗机构和大学在科研、教学和临床病理等方面有着长期的密切合作和交流。
在临床外检工作中,病理科注重改善窗口服务,在保障病理报告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报告签发速度,如小活检标本在第二个工作日可签发报告。为外地会诊患者提供特快转递邮寄报告等服务,节约患者时间。积极开展专科病理建设,定期组织亚专科人员参加临床科室疑难病例讨论。2013年在迎接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科室在制度建设、标本验收程序、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和建设。今后病理科将继续完善科室规范化管理,健全科室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积极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工作;并大力推进病理学学科建设,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承担着附属第一医院(包括黄埔院区、东山院区和惠亚医院)所有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及病理会诊工作,诊断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病理活检无论在病例数还是诊断质量方面均处于全国各大医院的前列,且活检量逐年递增,2013年病理科完成病例数合计为80687例。其中院本部常规活检例数 41497例(增长2.70%),细胞例数26430例,会诊病例5134例(增长6.80%),肾穿病理1275例;黄埔院区常规活检例数5719例,细胞学涂片626例。随着新手术大楼的建成,病例量还会有大幅度的增长。病理科提及推行亚专科建设,目前已有包括骨和软组织肿瘤病理、肾脏病理、淋巴造血系统病理、皮肤病理、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神经和肌肉病理、细胞病理、分子病理在内的10个亚专科病理组,在广东省内以至于全国保持较高的病理诊断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目前病理诊断最普遍应用的辅助诊断技术,尤其对肿瘤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室具有大量开展免疫组化染色的条件和技术力量,2013年的免疫组化染色片近42000 张,并且在持续增加。随着分子病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该科近期已开展多项分子病理诊断新技术,如 ISH , FISH , CISH , PCR 、基因重排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展将为鼻咽癌、乳腺癌、淋巴瘤、胃肠道肿瘤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合理治疗提供更可靠的病理依据。由于该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及全国疑难重症诊治中心,该科每年接受来自广东省基层医院及全国各地疑难病例的病理会诊量达 5000 例以上,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这些患者明确了诊断,并得到临床及时的治疗。
科室作为华南地区病理学博士点之一,现有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 40余名;科室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0篇(SCI收录66篇),影响因子5.0分以上约10篇,最高达9.38,并连续多年荣获院科研综合和SCI论文优秀奖励。近 5 年来获得各类科研基金 20 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基金8项等。该科每年承担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七年制、八年制、留学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全部病理学教学任务,2012-2013年病理科完成中山大学所有病理学教学任务共计6258学时,受到学生和督导员的积极好评;并承担30余名来自省内外进修生的教学任务。科室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的主编单位,曾主编两版病理学本科教材,还主编了《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骨关节肿瘤学: 病理与临床影像三结合》、《 病理学导学与应试指南 》、《病理学教学彩色图谱》、《 内分泌病理学 》和《外科病理学》(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合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图谱》、《软组织肿瘤病理学诊断图谱》等多部教材和专著。该科室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伊利诺州大学芝加哥分校、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西南医学中心、印地安那大学、西澳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外著名的医疗机构和大学在科研、教学和临床病理等方面有着长期的密切合作和交流。
在临床外检工作中,病理科注重改善窗口服务,在保障病理报告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报告签发速度,如小活检标本在第二个工作日可签发报告。为外地会诊患者提供特快转递邮寄报告等服务,节约患者时间。积极开展专科病理建设,定期组织亚专科人员参加临床科室疑难病例讨论。2013年在迎接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科室在制度建设、标本验收程序、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和建设。今后病理科将继续完善科室规范化管理,健全科室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积极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工作;并大力推进病理学学科建设,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