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总医院
职业病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挂靠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其前身是航天工业总公司711医院职业病科,创建于1982年,1996年正式成立航天工业总公司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2003年更名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中心),是集管理、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现负责航天系统的职业卫生工作。
在管理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承担着航天系统职业卫生管理的全面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规范了管理体系,形成了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各研究院(公司)、研究所(厂)三级管理网络系统,拥有专兼职人员200余人,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职业病危害检测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管理办法》、《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根据国家法律的要求,集团公司拟于今年重新修订该办法)、《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同时配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展了"航天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化研究"的软课题研究,该课题得到国家级职业卫生专家的好评和认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铸造国际一流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集团公司在职业病防治中心的协办下,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集团公司职业卫生工作会,对集团公司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总结与工作部署,使集团公司职业卫生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职业病防治中心每年对集团公司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进行职业卫生业务培训,使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在科研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在国防科工委、军科 院及国家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先后有两项科研课题获得集团公司、研究院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课题《液体推进剂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卫生学研究》获得了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根据该课题的研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Z86-2002《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的诊断标准》;并通过对液体推进剂中毒应急抢救和诊治处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编写和出版了由职业病防治中心主任王建国负责主编的《液体推进剂急性中毒诊治研究》一书,填补了国家在此项学术研究上的空白。课题"航天工业噪声危害及个体防护研究"解决了噪声监测、防护用品选择、评估以及其使用寿命等实际问题,2002年获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革新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航天系统的听力保护规范》,至今仍应用于科研生产中。另外,职业病防治中心对固体推进剂"高氯酸铵车间浓度标准的研究"也引起集团公司及有关方面的重视。
在技术服务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开展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诊断及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工作。
在职业健康检查方面,经北京市卫生局审核批准,职业病防治中心于2004年取得了43项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资质。目前已为航天系统内及周边地区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7128人次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以及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其中,对系统内22个单位4667人次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均在80%以上。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面,广泛开展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现场调查、识别、检测、评价和防护。进行了噪声、粉尘、高温、苯系物、丙酮、汽油等多种有害因素检测工作。对噪声、高温、粉尘、微波以及各种毒物等有害因素进行了危害程度分级。同时,职业病防治中心对集团公司多个重点型号的生产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和评价,如对神舟飞船、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烽火卫星、尖兵卫星等型号有线、无线状态的微波进行多次检测,发现多处微波漏能,职业病防治中心的医生及时与测试场地总师、调度及职业卫生负责人协调,制订测试现场管理规定,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并加强个人防护,有效地保护了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集团公司于2005年投资100多万元,为职业病防治中心购置了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大型实验室设备,充实了职业病防治中心的检测基础设施,提高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在职业病诊断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经北京市卫生局审核,1996年获得航天系统职业中毒诊断权。截止到目前已对多起职业中毒事件中的中毒人员进行了诊断。
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成功地处理了多起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救治了许多急性中毒患者甚至是危重患者(如某型号发射试验中33名中毒人员、某型号试验队11名中毒人员、长三乙试验队28名中毒人员),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此外,职业病防治中心还及时处理了2起3人次皮肤沾染过氧化氢事件,参与抢救二甲基甲酰胺急性中毒3人,苯系物急性中毒5人。
在管理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承担着航天系统职业卫生管理的全面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规范了管理体系,形成了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各研究院(公司)、研究所(厂)三级管理网络系统,拥有专兼职人员200余人,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职业病危害检测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管理办法》、《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根据国家法律的要求,集团公司拟于今年重新修订该办法)、《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同时配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展了"航天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化研究"的软课题研究,该课题得到国家级职业卫生专家的好评和认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铸造国际一流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集团公司在职业病防治中心的协办下,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集团公司职业卫生工作会,对集团公司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总结与工作部署,使集团公司职业卫生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职业病防治中心每年对集团公司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进行职业卫生业务培训,使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在科研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在国防科工委、军科 院及国家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先后有两项科研课题获得集团公司、研究院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课题《液体推进剂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卫生学研究》获得了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根据该课题的研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Z86-2002《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的诊断标准》;并通过对液体推进剂中毒应急抢救和诊治处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编写和出版了由职业病防治中心主任王建国负责主编的《液体推进剂急性中毒诊治研究》一书,填补了国家在此项学术研究上的空白。课题"航天工业噪声危害及个体防护研究"解决了噪声监测、防护用品选择、评估以及其使用寿命等实际问题,2002年获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革新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航天系统的听力保护规范》,至今仍应用于科研生产中。另外,职业病防治中心对固体推进剂"高氯酸铵车间浓度标准的研究"也引起集团公司及有关方面的重视。
在技术服务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开展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诊断及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工作。
在职业健康检查方面,经北京市卫生局审核批准,职业病防治中心于2004年取得了43项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资质。目前已为航天系统内及周边地区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7128人次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以及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其中,对系统内22个单位4667人次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均在80%以上。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面,广泛开展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现场调查、识别、检测、评价和防护。进行了噪声、粉尘、高温、苯系物、丙酮、汽油等多种有害因素检测工作。对噪声、高温、粉尘、微波以及各种毒物等有害因素进行了危害程度分级。同时,职业病防治中心对集团公司多个重点型号的生产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和评价,如对神舟飞船、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烽火卫星、尖兵卫星等型号有线、无线状态的微波进行多次检测,发现多处微波漏能,职业病防治中心的医生及时与测试场地总师、调度及职业卫生负责人协调,制订测试现场管理规定,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并加强个人防护,有效地保护了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集团公司于2005年投资100多万元,为职业病防治中心购置了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大型实验室设备,充实了职业病防治中心的检测基础设施,提高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在职业病诊断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经北京市卫生局审核,1996年获得航天系统职业中毒诊断权。截止到目前已对多起职业中毒事件中的中毒人员进行了诊断。
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方面,职业病防治中心成功地处理了多起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救治了许多急性中毒患者甚至是危重患者(如某型号发射试验中33名中毒人员、某型号试验队11名中毒人员、长三乙试验队28名中毒人员),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此外,职业病防治中心还及时处理了2起3人次皮肤沾染过氧化氢事件,参与抢救二甲基甲酰胺急性中毒3人,苯系物急性中毒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