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
放射科成立于五十年代初,通过老前辈及全科医务人员几十年来的共同努力,医院领导的重视,近年来不断投入先进设备,现已成为技术精湛、设备先进、服务优良的专业学科,在江门地区医学影像检查诊断及介入治疗处于领先地位。放射科包括普通放射、CT、MR、介入治疗等部门。获广东省卫生科研立项4项,获得省科研究成果三等奖一项,市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江门市科研立项31项。江门市科技进步奖9项。分别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者出版学术专著三部。2010年经市卫生局审批,成立江门地区影像研究所,2011年8月申报省级重点专科。
现有CT机3台,(东芝公司64排CT机1台、西门子公司16排CT机及西门子公司单排CT机各1台),64排CT机为目前五邑地区最先进的设备。磁力共振机2台(西门子公司1.5T、飞利浦公司1.5T各1台)。数字化X光照片机(DR)3台,日本柯达公司CR机1台,数字化X光胃肠机2台,(日本岛津公司及西门子公司各1台),DSA机2台,(飞利浦公司及美国GE公司各1台),其中美国GE公司DSA机为INNOVA IQ 100平板数字化机器。美国GE公司数字化乳腺钼靶照片机1台,国产华伦公司200mAX光照片机1台。床边X光照片机4台。
开展全身各系统、各部位影像检查,各种特殊造影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如PTC、PTCD,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泌尿系统造影,(下行及逆行造影)四肢血管造影、支气管造影,胸膜腔造影等。乳腺钼靶照片检查,专长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尤其是早期小肺癌、骨肿瘤、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有独到之处。放射检查全面实现数字化照片(CR、DR照片),数字化照片具有分辩率高、曝光时间短,图像清晰,可进行影像网络储存与输送(PACS),图像可进行后处理,影像检查实现全院网络化,全院各个医生工作站均可查阅图像,实行数字化照片,使放射诊断技术水平发生质的飞跃,给患者疾病诊治带来福音。多排螺旋CT及MRI(磁共振)可进行全身各部位检查及肿瘤立体定位及血管成像检查等。64排CT可进行快速三维成像,冠状动脉及大血管成像,代替传统有创伤性的血管造影。可进行全身各部位快速扫描成像。
64排螺旋CT是日本东芝公司生产全世界先进的一型机器,是该市最先进的CT机型。其特点是扫描速度快、层厚薄、射线量低、后备功能强大。与64排以下多排螺旋CT机相比,最适合如下疾病检查:
(1)体内各部位血管成像:
①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检查,免除创伤性导管插管检查。
②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等。
③主动脉病变: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或动脉畸形。
④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⑤肺血管、肝脏血管、脾血管、肾血管、下肢血管成像。
(2)各部位骨骼病变,尤其是复杂重叠部位骨骼的外伤骨折、骨骼畸形、骨肿瘤等。
(3)胸腹部各器官病变检查,腔道病变尤其是尿路、气管、肠道病变的检查。
(4)各实质性器官的灌注成像,如:脑、肺、肝、肾、脾、前列腺等,尤其对早期脑梗塞、肿瘤的定性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5)五官疾病:先天性耳畸形,慢性中耳炎,听小骨耳蜗半规管病变,面神经管病变,脑脊液鼻漏,鼻窦肿瘤,眼球及眼眶病变等。
MRI技术特色:
新的MR购置之后,对临床和科研有了质的飞跃。新的MR功能齐全,可以满足临床各部位检查需要。
(1)早期脑梗塞的诊断。头部CT诊断脑梗塞需要到24小时后,普通MR也需要5-6小时,新的MR机器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诊断1-2小时的脑梗塞。
(2)脑内静脉血管畸形及细小出血灶。以前的CT、MR均难以显示,做磁敏感成像(SWI)可以清楚显示出血量的多少,血管畸形的范围。
(3)颅内肿瘤良、恶性鉴别。利用质子波谱成像(MRS),可以判断肿瘤内成分及含量。
(4)颅内神经纤维素成像(DTI)可以清楚显示颅内肿瘤侵犯范围,为临床手术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以对脑血管疾病作预后分析。
介入治疗特色:
放射科从九十年代起开展介入性治疗,目前开展多种良、恶性肿瘤的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实体肿瘤射频消融、腔道狭窄性疾病扩张和支架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治疗,四肢血管瘤和血管阻塞性病变,产后子宫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介入治疗项目。每年完成各种介入诊疗手术700余台,介入诊疗技术达省级水平,在五邑地区居于领先地位。
新技术:
(1)主动脉夹层腔内覆膜支架治疗术。
(2)椎动脉开口部狭窄支架植入术。
(3)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4)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
(5)肢体血栓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教学、科研、论文
承担历届广州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影像系专业本科、大专生、江门卫生学校影像系专业实习生的教学,免费接收二级医院以下的进修医生到放射科学习。指定一名科副主任负责教学工作,对实习医生及进修医生进行系统性培训及教学,按系统、专业授课。科室副高以上职称人员都参与授课。
开展科研工作:
1、外部性脑积水研究。
2、肺孤立性非钙化小结节HRCT追踪研究。
3、中耳胆脂瘤对面神经管损伤的HRCT的研究。
4、甲状腺癌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研究。
5、MRV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6、肢体血管瘤介入性栓塞治疗的研究。
7、糖尿病足早期介入干预的临床研究。
8、64排CT口服甘露醇胃肠道造影的临床研究。
9、孤立性非钙化肺小结节高分辨CT追踪研究。
10、DWI联合MRS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11、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12、氢质子MR波谱分析对脑内环状强化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
13、经皮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少血供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14、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MRS)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15、颅内肿瘤的MRS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骨骼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较高的关注,特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放射解剖学和脑膜病变的MR诊断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国家级及省级专业学术论文共135篇。
现有CT机3台,(东芝公司64排CT机1台、西门子公司16排CT机及西门子公司单排CT机各1台),64排CT机为目前五邑地区最先进的设备。磁力共振机2台(西门子公司1.5T、飞利浦公司1.5T各1台)。数字化X光照片机(DR)3台,日本柯达公司CR机1台,数字化X光胃肠机2台,(日本岛津公司及西门子公司各1台),DSA机2台,(飞利浦公司及美国GE公司各1台),其中美国GE公司DSA机为INNOVA IQ 100平板数字化机器。美国GE公司数字化乳腺钼靶照片机1台,国产华伦公司200mAX光照片机1台。床边X光照片机4台。
开展全身各系统、各部位影像检查,各种特殊造影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如PTC、PTCD,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泌尿系统造影,(下行及逆行造影)四肢血管造影、支气管造影,胸膜腔造影等。乳腺钼靶照片检查,专长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尤其是早期小肺癌、骨肿瘤、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有独到之处。放射检查全面实现数字化照片(CR、DR照片),数字化照片具有分辩率高、曝光时间短,图像清晰,可进行影像网络储存与输送(PACS),图像可进行后处理,影像检查实现全院网络化,全院各个医生工作站均可查阅图像,实行数字化照片,使放射诊断技术水平发生质的飞跃,给患者疾病诊治带来福音。多排螺旋CT及MRI(磁共振)可进行全身各部位检查及肿瘤立体定位及血管成像检查等。64排CT可进行快速三维成像,冠状动脉及大血管成像,代替传统有创伤性的血管造影。可进行全身各部位快速扫描成像。
64排螺旋CT是日本东芝公司生产全世界先进的一型机器,是该市最先进的CT机型。其特点是扫描速度快、层厚薄、射线量低、后备功能强大。与64排以下多排螺旋CT机相比,最适合如下疾病检查:
(1)体内各部位血管成像:
①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检查,免除创伤性导管插管检查。
②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等。
③主动脉病变: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或动脉畸形。
④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⑤肺血管、肝脏血管、脾血管、肾血管、下肢血管成像。
(2)各部位骨骼病变,尤其是复杂重叠部位骨骼的外伤骨折、骨骼畸形、骨肿瘤等。
(3)胸腹部各器官病变检查,腔道病变尤其是尿路、气管、肠道病变的检查。
(4)各实质性器官的灌注成像,如:脑、肺、肝、肾、脾、前列腺等,尤其对早期脑梗塞、肿瘤的定性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5)五官疾病:先天性耳畸形,慢性中耳炎,听小骨耳蜗半规管病变,面神经管病变,脑脊液鼻漏,鼻窦肿瘤,眼球及眼眶病变等。
MRI技术特色:
新的MR购置之后,对临床和科研有了质的飞跃。新的MR功能齐全,可以满足临床各部位检查需要。
(1)早期脑梗塞的诊断。头部CT诊断脑梗塞需要到24小时后,普通MR也需要5-6小时,新的MR机器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诊断1-2小时的脑梗塞。
(2)脑内静脉血管畸形及细小出血灶。以前的CT、MR均难以显示,做磁敏感成像(SWI)可以清楚显示出血量的多少,血管畸形的范围。
(3)颅内肿瘤良、恶性鉴别。利用质子波谱成像(MRS),可以判断肿瘤内成分及含量。
(4)颅内神经纤维素成像(DTI)可以清楚显示颅内肿瘤侵犯范围,为临床手术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以对脑血管疾病作预后分析。
介入治疗特色:
放射科从九十年代起开展介入性治疗,目前开展多种良、恶性肿瘤的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实体肿瘤射频消融、腔道狭窄性疾病扩张和支架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治疗,四肢血管瘤和血管阻塞性病变,产后子宫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介入治疗项目。每年完成各种介入诊疗手术700余台,介入诊疗技术达省级水平,在五邑地区居于领先地位。
新技术:
(1)主动脉夹层腔内覆膜支架治疗术。
(2)椎动脉开口部狭窄支架植入术。
(3)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4)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
(5)肢体血栓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教学、科研、论文
承担历届广州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影像系专业本科、大专生、江门卫生学校影像系专业实习生的教学,免费接收二级医院以下的进修医生到放射科学习。指定一名科副主任负责教学工作,对实习医生及进修医生进行系统性培训及教学,按系统、专业授课。科室副高以上职称人员都参与授课。
开展科研工作:
1、外部性脑积水研究。
2、肺孤立性非钙化小结节HRCT追踪研究。
3、中耳胆脂瘤对面神经管损伤的HRCT的研究。
4、甲状腺癌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研究。
5、MRV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6、肢体血管瘤介入性栓塞治疗的研究。
7、糖尿病足早期介入干预的临床研究。
8、64排CT口服甘露醇胃肠道造影的临床研究。
9、孤立性非钙化肺小结节高分辨CT追踪研究。
10、DWI联合MRS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11、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12、氢质子MR波谱分析对脑内环状强化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
13、经皮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少血供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14、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MRS)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15、颅内肿瘤的MRS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骨骼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较高的关注,特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放射解剖学和脑膜病变的MR诊断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国家级及省级专业学术论文共1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