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
中医科成立于1942年,历经70余年的继承与发展现已成为包含中医内科、中医针灸科、中医骨科在内的中医综合性科室。中医内科由省名老中医王文铎老师、什邡市群众最喜爱名中医曾凡蒲老师、临床经验丰富的钟长久老师等常年坐诊,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发挥中医特色,结合现代先进医学技术,提倡运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理念,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即突出中医辩证施治的特点,又吸取现代科技医药精华进行中西医的双重诊断、治疗,是集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科室。开展临床内、外、妇、儿等疾病的中医治疗。尤其对咳嗽、风湿痹痛、心脑血管疾病、脾胃、肝胆病等慢性疾病疗效显著。中医针灸科突出传统针灸特色,开展:毫针、皮内针、三棱针、头针、耳针、水针、火罐、灸法、三伏贴、三九贴等治疗方法。近年来结合临床需要新开展耳压疗法、挑治疗法、刺络放血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小针刀疗法、针灸减肥美容及康复理疗等项目,深受患者的欢迎。诊疗范围涉及临床各科,其中对中风(中风后遗症)、面瘫、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骨质增生症、带状疮疹、呃逆、耳鸣耳聋、便秘、盆腔炎、肠梗阻、尿潴留、小儿抽动症等100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中医骨科继承传统骨科手法复位方式,开展各种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并结合现代临床发展开展小针刀疗法,对人体躯干、四肢各种急慢性疼痛,颈腰肌劳损疼痛,神经、血管挤压症状,筋膜炎,腱鞘炎,滑囊炎等各种炎症引起的粘连、关节炎疗效独特。什邡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全科医务人员本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以精湛的医技、优质的服务为全体患者服务。
诊疗范围及专科特色:
1、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带状疱疹的治疗应掌握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西医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中医则根据病人发病的根本原因,从本入手,内外调理,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针刺加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又有独到的疗效。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科开展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2、面瘫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的病症,又称为口眼㖞斜。本并可发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起于黄帝内经,历经千年的发展,现治疗技术成熟,疗效确切。科室继承先贤治疗本病的精髓,中西医结合,采用微针针刺、埋针、局部散罐方式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及陈旧性面瘫,疗效显著,平均病程缩短,且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受到面瘫患者的一致好评。
3、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是指听觉异常的两种症状。耳鸣是以自觉耳内鸣响为主症,耳聋则以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为主症,耳聋往往由耳鸣发展而来。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恼怒、惊恐、肾虚气弱、肝肾亏虚或由风邪侵袭而成。并结合本病的成因提出了:清肝泻火、疏通耳窍;益肾养窍等治疗方法。在继承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针药结合,中西医方法取长补短的方式,同耳鼻喉科紧密合作,开展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耳聋的中医治疗,极大的提高了耳鸣、耳聋的治愈率。
4、针灸美容
针灸美容是从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以针灸方法为手段,通过对局部皮肤及穴位的刺激,达到养护皮肤,美化容颜,延缓衰老,治疗面部皮肤病为目的的一种方法。运用针灸进行美容,是重要的美容方法之一,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又无任何副作用,因而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所谓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病,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益颜的一种方法。针灸美容包括针法和灸法两种。其中针刺法采用银针刺入穴位及患病处皮肤,再施以适当手法,使病人产生酸麻胀痛及冷热等感觉,达到美容及健身祛病的目的。灸法则是运用艾柱等药物放在相应的穴位及部位上用火点燃,通过药物的渗透及局部热效应,使肌体产生各种生理反应,达到美容抗衰老以及治病的目的。现开展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黄褐斑、粉刺、面部晦暗、肥胖等症。
5、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中医的针西医的刀相结合成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小针刀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音“缠”)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足跟痛(足跟骨刺)等。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适当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6、针灸治疗中风
中医及现代针灸的诸多疗法是中风病治疗康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中风的产生,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虽然病因病机各不相同,但神匿窍闭、瘀滞不通,却是根本病机之所在。因此,通过针灸促其神醒窍发、瘀通血畅、正气来复是治疗的关键一环。急性期治疗宜早勿迟;选穴宜少勿多;刺激量以中和为度;针灸术式宜辨证施法。据了解,一些病人发病时病情并不是很重,但在病后特别是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仅用一些西药,虽然急性发作的病情被控制住了,但机体功能恢复差,丧失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非常可惜。中风病中医针灸治疗的原则是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即施法、施方、施药、施穴。实践证明,中西医及针灸理疗诸法综合用于中风各期,是目前疗效较为显著的治疗方式,中风病患者和家属无论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切不可忽略中医针灸这一重要手段。中风病属疗程较长的疑难重症,疗效好坏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与患者的自信心等心理因素和家属的护理等关系也较密切,加上综合中西医各种治疗手段,中风病的康复是大有希望的。正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巨著《千金方》中所说:“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对提高疗效、减轻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极为关键。
7、冬病夏治 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适合人群:一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亚健康人群二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型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腹泻、肾阳虚等亚健康人群三 妇科疾病人群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产后头痛、慢性盆腔炎等寒症四 骨科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骨科疾病。
8、夏病冬治 三九贴
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简介。《黄帝内经》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是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扶正祛邪,调补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三九”既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三九敷贴”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已达到祛除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9、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该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
10、火罐保健疗法
拔罐法又称拔火罐,古称“角法”。是以罐子为工具,和用火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相对负压,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及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子疗法。多用于痹证,刺血拔罐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部分皮肤病,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等。
诊疗范围及专科特色:
1、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带状疱疹的治疗应掌握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西医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中医则根据病人发病的根本原因,从本入手,内外调理,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针刺加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又有独到的疗效。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科开展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2、面瘫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的病症,又称为口眼㖞斜。本并可发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起于黄帝内经,历经千年的发展,现治疗技术成熟,疗效确切。科室继承先贤治疗本病的精髓,中西医结合,采用微针针刺、埋针、局部散罐方式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及陈旧性面瘫,疗效显著,平均病程缩短,且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受到面瘫患者的一致好评。
3、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是指听觉异常的两种症状。耳鸣是以自觉耳内鸣响为主症,耳聋则以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为主症,耳聋往往由耳鸣发展而来。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恼怒、惊恐、肾虚气弱、肝肾亏虚或由风邪侵袭而成。并结合本病的成因提出了:清肝泻火、疏通耳窍;益肾养窍等治疗方法。在继承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针药结合,中西医方法取长补短的方式,同耳鼻喉科紧密合作,开展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耳聋的中医治疗,极大的提高了耳鸣、耳聋的治愈率。
4、针灸美容
针灸美容是从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以针灸方法为手段,通过对局部皮肤及穴位的刺激,达到养护皮肤,美化容颜,延缓衰老,治疗面部皮肤病为目的的一种方法。运用针灸进行美容,是重要的美容方法之一,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又无任何副作用,因而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所谓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病,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益颜的一种方法。针灸美容包括针法和灸法两种。其中针刺法采用银针刺入穴位及患病处皮肤,再施以适当手法,使病人产生酸麻胀痛及冷热等感觉,达到美容及健身祛病的目的。灸法则是运用艾柱等药物放在相应的穴位及部位上用火点燃,通过药物的渗透及局部热效应,使肌体产生各种生理反应,达到美容抗衰老以及治病的目的。现开展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黄褐斑、粉刺、面部晦暗、肥胖等症。
5、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中医的针西医的刀相结合成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小针刀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音“缠”)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足跟痛(足跟骨刺)等。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适当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6、针灸治疗中风
中医及现代针灸的诸多疗法是中风病治疗康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中风的产生,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虽然病因病机各不相同,但神匿窍闭、瘀滞不通,却是根本病机之所在。因此,通过针灸促其神醒窍发、瘀通血畅、正气来复是治疗的关键一环。急性期治疗宜早勿迟;选穴宜少勿多;刺激量以中和为度;针灸术式宜辨证施法。据了解,一些病人发病时病情并不是很重,但在病后特别是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仅用一些西药,虽然急性发作的病情被控制住了,但机体功能恢复差,丧失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非常可惜。中风病中医针灸治疗的原则是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即施法、施方、施药、施穴。实践证明,中西医及针灸理疗诸法综合用于中风各期,是目前疗效较为显著的治疗方式,中风病患者和家属无论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切不可忽略中医针灸这一重要手段。中风病属疗程较长的疑难重症,疗效好坏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与患者的自信心等心理因素和家属的护理等关系也较密切,加上综合中西医各种治疗手段,中风病的康复是大有希望的。正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巨著《千金方》中所说:“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对提高疗效、减轻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极为关键。
7、冬病夏治 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适合人群:一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亚健康人群二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型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腹泻、肾阳虚等亚健康人群三 妇科疾病人群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产后头痛、慢性盆腔炎等寒症四 骨科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骨科疾病。
8、夏病冬治 三九贴
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简介。《黄帝内经》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是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扶正祛邪,调补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三九”既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三九敷贴”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已达到祛除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9、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该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
10、火罐保健疗法
拔罐法又称拔火罐,古称“角法”。是以罐子为工具,和用火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相对负压,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及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子疗法。多用于痹证,刺血拔罐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部分皮肤病,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