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
中医骨伤科源自以中医骨伤、骨关节病及脊柱相关疾病康复为治疗主体的唐山市骨伤医院,其在中医传统手法正骨疗伤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为降低脊柱劳损性疾病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2006年科室引进中医整脊正骨调曲技术及“一圆一说两论”的中医整脊理论,大大充实了中医骨伤康复理论及手法技术。
科室结合老年性脊柱骨关节病常合并脊柱不稳、椎管狭窄、骨质疏松、高血脂症、高血压等临床复杂特点,确立“中医康复为主的发展思路”,经十余年的临床探索,认为“肝肾不足、督脉亏虚,脊柱拮抗肌力的失衡”是脊柱失稳导致颈肩腰腿痛等脊柱相关疾患发病的主要原因,进行中医手法由“流派、传统”的大手法、套路手法转向“短杠杆”为主的局部小手法、最后确立为“调盆整脊+小手法微调”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辩证手法的三次手法变革并采用“利水化瘀”、“壮骨通督”等中医內治法化瘀补肾通督达到“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效果。逐步形成了以“理筋、调曲、功能锻炼”为临床治疗法则,以“骨盆矫正、椎曲恢复”作为脊柱力学平衡疗效评定标准,围绕脊柱相关疾病的康复,形成了以“调盆整脊手法”为主的“1+X”治疗模式,体现了治疗的整体观与辩证观,优化了治疗方案,使临床治疗个性化、差异化,结合肌肉力量技术为主的个性化的功能锻炼、优质化护理,使脊柱劳损病的康复治疗逐步系统、规范、安全、精准。
2007年成为中医整脊新技术推广先进单位,2010年成为唐山市第二批重点中医特色发展专科,2015年成为全国中医临床指南修订项目工程《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修订成员单位及国家职业大典中医药行业职业修订(中医整脊科医师)调研工作先进单位。
治疗范围:
骨关节疾病及软伤疼痛的康复: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膝增生性关节炎、运动性损伤、骨质疏松症、脊柱侧弯症等疾患的康复治疗。
创伤后康复:如骨关节术后、各种创伤性关节炎、脊髓损伤、脑外伤后遗症、外伤性截瘫等康复。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
周围神经病变康复: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康复。
脑中风后遗症的康复。
亚健康调理及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高脂血症、脾胃病、内科杂病等康复
科室开放床位6张,为节省患者费用,实行小病房大门诊,年诊治病人4000余人,住院病人150余人,平均住院日14天。在中医整脊治疗脊柱侧弯、腰椎滑脱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疾病方面中医特色突出。
科室2012年立项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第二批指导计划项目(编号121302132b )“改良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编号20133043)。2014年5月在第十届世界骨科联会上发表并交流的“调盆整脊法治疗下腰痛”获“尚天裕国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科室拥有四维脊柱牵引床(SJC-IA)、微机控制牵引治疗机(SS-124TDY)、电磁波治疗仪(LQ-2008A)、微电脑熏蒸多功能治疗机(DX2-1)、电脑中频治疗仪(TL980IZZ)等大型康复理疗设备。
随着医改三级诊疗模式的推进及国家对中医药在医疗保健方面发挥作用越来越重视,唐山市中医骨伤科必须重新定位,既要完善自身,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科研教学示范作用,又要接地气走进社区乡镇,依托社区,加强健康宣教,逐步实现科室三级覆盖,使老百姓真正体会中医康复进社区这一民心工程的方便与实惠,为百姓常见病的预防与康复做贡献,并使中医特色专科的发展在社区工作中逐步完善自身,并寻求发展。于是改变观念、科学定位、围绕“智能唐山”加强网络平台建立,积极推进康复中心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及对口支援建设,贴近百姓促进了中医专科发展,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互动”整体化诊疗服务模式,建成“老百姓最贴心的科室”。
同时康复中心将围绕“唐山市脊康俱乐部”加强网格化基站建立及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和外派专业人员,积极推进医院内外及国际学术交流,借助京津优势专家资源,建立“名医传承工作室”,通过“请进来,送出去”,进一步提高骨伤手法及中医临证疗效,细化康复中心理论体系,着力将“唐山市中医骨伤康复中心”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中医整脊”教学示范基地,继续为医院及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并围绕“中医整脊”积极推进跨学科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中医文化氛围,使其真正成为医院大发展的中流砥柱。
科室结合老年性脊柱骨关节病常合并脊柱不稳、椎管狭窄、骨质疏松、高血脂症、高血压等临床复杂特点,确立“中医康复为主的发展思路”,经十余年的临床探索,认为“肝肾不足、督脉亏虚,脊柱拮抗肌力的失衡”是脊柱失稳导致颈肩腰腿痛等脊柱相关疾患发病的主要原因,进行中医手法由“流派、传统”的大手法、套路手法转向“短杠杆”为主的局部小手法、最后确立为“调盆整脊+小手法微调”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辩证手法的三次手法变革并采用“利水化瘀”、“壮骨通督”等中医內治法化瘀补肾通督达到“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效果。逐步形成了以“理筋、调曲、功能锻炼”为临床治疗法则,以“骨盆矫正、椎曲恢复”作为脊柱力学平衡疗效评定标准,围绕脊柱相关疾病的康复,形成了以“调盆整脊手法”为主的“1+X”治疗模式,体现了治疗的整体观与辩证观,优化了治疗方案,使临床治疗个性化、差异化,结合肌肉力量技术为主的个性化的功能锻炼、优质化护理,使脊柱劳损病的康复治疗逐步系统、规范、安全、精准。
2007年成为中医整脊新技术推广先进单位,2010年成为唐山市第二批重点中医特色发展专科,2015年成为全国中医临床指南修订项目工程《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修订成员单位及国家职业大典中医药行业职业修订(中医整脊科医师)调研工作先进单位。
治疗范围:
骨关节疾病及软伤疼痛的康复: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膝增生性关节炎、运动性损伤、骨质疏松症、脊柱侧弯症等疾患的康复治疗。
创伤后康复:如骨关节术后、各种创伤性关节炎、脊髓损伤、脑外伤后遗症、外伤性截瘫等康复。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
周围神经病变康复: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康复。
脑中风后遗症的康复。
亚健康调理及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高脂血症、脾胃病、内科杂病等康复
科室开放床位6张,为节省患者费用,实行小病房大门诊,年诊治病人4000余人,住院病人150余人,平均住院日14天。在中医整脊治疗脊柱侧弯、腰椎滑脱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疾病方面中医特色突出。
科室2012年立项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第二批指导计划项目(编号121302132b )“改良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编号20133043)。2014年5月在第十届世界骨科联会上发表并交流的“调盆整脊法治疗下腰痛”获“尚天裕国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科室拥有四维脊柱牵引床(SJC-IA)、微机控制牵引治疗机(SS-124TDY)、电磁波治疗仪(LQ-2008A)、微电脑熏蒸多功能治疗机(DX2-1)、电脑中频治疗仪(TL980IZZ)等大型康复理疗设备。
随着医改三级诊疗模式的推进及国家对中医药在医疗保健方面发挥作用越来越重视,唐山市中医骨伤科必须重新定位,既要完善自身,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科研教学示范作用,又要接地气走进社区乡镇,依托社区,加强健康宣教,逐步实现科室三级覆盖,使老百姓真正体会中医康复进社区这一民心工程的方便与实惠,为百姓常见病的预防与康复做贡献,并使中医特色专科的发展在社区工作中逐步完善自身,并寻求发展。于是改变观念、科学定位、围绕“智能唐山”加强网络平台建立,积极推进康复中心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及对口支援建设,贴近百姓促进了中医专科发展,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互动”整体化诊疗服务模式,建成“老百姓最贴心的科室”。
同时康复中心将围绕“唐山市脊康俱乐部”加强网格化基站建立及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和外派专业人员,积极推进医院内外及国际学术交流,借助京津优势专家资源,建立“名医传承工作室”,通过“请进来,送出去”,进一步提高骨伤手法及中医临证疗效,细化康复中心理论体系,着力将“唐山市中医骨伤康复中心”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中医整脊”教学示范基地,继续为医院及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并围绕“中医整脊”积极推进跨学科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中医文化氛围,使其真正成为医院大发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