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心内科
一、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室概况: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最早成立于1864年,早期隶属于大内科,90年代独立建科,在乐文照、颜和昌、许群、江智文等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创造着心内科的辉煌历史。1998年后引进留学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孙宝贵教授担任科主任,科室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飞速发展期。1999年被列为院重点科室,2000年成立分子心脏病研究室,2002年成立心脏起搏中心,2003年成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病急救中心,2004年被上海市政府评定为“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中心建设总投入达3000万元。同在2004年科室被卫生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心电生理培训基地”。2005年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危重冠心病优化治疗和新技术应用”,为科室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2007年起又独立开展了Ensite3000三维标测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心内科自身的建设逐年上新台阶,科室业务蒸蒸日上,科室面积2407m2,现拥有床位147张,每年收治各类心脏病病人30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心脏病介入手术2000余例,已跻身全国15强之列。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心血管领域的地位和声誉不断提高。2007年心内科获得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学科。
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病房床位147张由南北3个普通病区、2个CCU病区、门诊(心血管专科,专家,特需,心律失常专病,心力衰竭专病,起搏器专病,高血压专病,冠脉介入专病)、心脏导管室、心电图室、心超室、心脏病研究室组成。仪器设备先进,功能强大。导管室有DSA机器2台,为心脏病介入手术专用,还配备有多普勒、冠脉内超声仪、IABP、12导联电生理记录仪、冷冻消融仪等先进设备,能够满足各种心血管介入手术的需要。
我院每年完成射频消融术近250例,除传统的针对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术外,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针对房扑/房颤/室速等疑难高危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2004年在国内进行了首例房颤冷冻消融术,并被卫生部命名为国家级“心电生理培训基地”。还开展了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等心脏病介入手术,效果良好。
三、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起搏中心: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早在60年代就率先安置了全国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心内科起搏器的安置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除常规的单腔、双腔起搏器安置外,还较早开展了ICD植入、全生理性频率应答起搏器、双心房及双心室同步多腔起搏器、具有抗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作用的起搏器安置术,与国际同步发展,并在国内率先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大拓展了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在这些优秀工作的基础上,于2002年成立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起搏中心,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各类起搏器以及ICD的植入和随访,详细记录每次随访结果,保证每一个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对病人术后起搏功能,逐步采用电话遥测网络监护,大大提高术后监测质量,是上海市起搏与电生理方面的牵头单位。
四、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病急救中心: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自1997年开展冠脉介入手术以来发展迅速,手术量以每年50%的幅度增长,2002年总手术量已超过1000台,PTCA及支架术的病例超过300例,增长速度为上海市各大医院之首,2003年近400例,2004年及2005年PTCA及支架术数量已达600例,跻身于全国15强医院之列。急诊PTCA术是心内科的特色之一,也是心内科冠脉介入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每年完成近200例,是上海市急诊PTCA术开展最多的医院。在数量上迅速增长的同时先后开展了大量介入新技术,包括左主干等疑难高危PTCA术、冠脉内旋磨术、支架内再狭窄的切割球囊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涂层支架治疗、血管内超声检测、外周血管介入术等。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有效缩短心肌梗死病人的就诊时间,我们和周边的20多家医院建立了一个以我院心内科为中心、向周边各级医院辐射的心脏病急救网络,实现了病人的快速救治系统,并于2003年7月和9月相继成立了医院和上海市的心脏病急救中心。中心以心内科急诊冠脉手术为工作重点,配合以急诊科的急诊室心脏病急救和心外科的心脏病急诊手术。随着心脏病急救中心的成立,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有效缩短心肌梗死病人的就诊时间,我们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疑似心肌梗死病人的收治模式进行了彻底的转变,从原来的急诊挂号-候诊-检查-心内科会诊-收监护室的旧程序改变为目前的救护车直接送监护室,显著缩短就诊时间。运行了4个多月后效果非常明显,将病人从急诊就诊到导管室急诊PTCA手术的时间从原来的3~4小时缩短到了1小时左右,减少了心肌的坏死,改善了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鉴于上述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05年我院心内科成功申请并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危重冠心病优化治疗与新技术应用”,资助经费200万元,为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冠心病的急救与治疗寻找最佳的模式及方案。
五、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分子心脏病研究室:
心脏病研究室则配备了众多用于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的相关设备,能够进行细胞培养、各类PCR、免疫组化、各类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分子心脏病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系列:粘附分子与冠心病的基础性研究;心脏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与心肌坏死、再生的关系研究。已先后有10余人次的研究生从事相关研究工作,部分研究结果已达国际同步、国内领先水平。心脏干细胞/祖细胞移植是近年来的国际研究热点,我科在相继的两年内开展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成功完成人外周血分离内皮祖细胞的分化鉴定,获得专利一项。目前研究室正在利用该技术进行成体干细胞回输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 2003年再次申请并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一项。
六、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科研工作:
我科一直是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承担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自我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后,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生基地建设,现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已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3名,硕士11名,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5名;同时承担医学院本科生的各类教学工作,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来指导临床工作。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 2项,参与973及十一五课题7项,其他省部级课题 15项,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目前在研课题20余项。2011年通过心血管专业组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复审,在研临床药理试验20余项。
七、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术地位:
随着近年来科室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归国人员的增加,大量与临床相关的科研工作随之展开。科室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近5年共发表论文81篇。国外发表12篇,SCI摘录5篇,EI摘录1篇。国内发表文章69篇。2003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以前曾获部省级奖励6项。高级职称年均发表论文:4篇/年/人。近5年主编:临床心功能学;临床心电信息学;心血管病的诊断;副主编:治疗学充血性心力衰竭学;正在编写:心血管病急重症的诊断和处理(主编已完成初稿),冠心病心肌血运重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其它3本副主编的书已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参与编写10余部。
2008年2月我院自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引进刘少稳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任心内科行政主任兼心脏病研究室主任。刘少稳教授为我国知名心血管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心电学组组长、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节律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循环研究杂志》和《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刘少稳教授擅长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侧重于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在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房颤的导管的消融治疗在我国和亚洲的开展和推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这一领域率先开展和应用多项新技术,为国内外近百家医院培训了大批心脏电生理和起搏方面的人才。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15篇,参与编写专著9部,其中主编2部。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Bard EP)、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课题9项。
八、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各级医护人员9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7人,中级职称人员12人,科室平均年龄32岁,年轻而有活力。心内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现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5人。心内科下辖的导管室、心电图室、超声心电图室、心功能室、分子心脏病研究室等附属科室中各级医务人员22人,其中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5人。我院心内科已与新加坡国立医学中心、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国外同行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定期派送专业人员进修学习。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坚持两条腿走路。科室各级医师全年参加中国介入心脏病论坛、全国高血压年会、全国中青年介入会议、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欧洲第24届心血管病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人次,应邀参加国内会议主持和大会主席团成员10次,均为中华医学会组织。今年建立两个国际合作基地,分别是:德国莱比锡大学心脏中心余江涛实验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生物学系 Manuela Martin-Green 教授实验室。加强多方学术交流,扩大医院学术地位,建立国际合作联系。同时先后邀请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到我科指导并演示心导管手术共11次,大大提高了我科介入手术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国际间学术合作。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最早成立于1864年,早期隶属于大内科,90年代独立建科,在乐文照、颜和昌、许群、江智文等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创造着心内科的辉煌历史。1998年后引进留学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孙宝贵教授担任科主任,科室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飞速发展期。1999年被列为院重点科室,2000年成立分子心脏病研究室,2002年成立心脏起搏中心,2003年成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病急救中心,2004年被上海市政府评定为“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中心建设总投入达3000万元。同在2004年科室被卫生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心电生理培训基地”。2005年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危重冠心病优化治疗和新技术应用”,为科室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2007年起又独立开展了Ensite3000三维标测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心内科自身的建设逐年上新台阶,科室业务蒸蒸日上,科室面积2407m2,现拥有床位147张,每年收治各类心脏病病人30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心脏病介入手术2000余例,已跻身全国15强之列。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心血管领域的地位和声誉不断提高。2007年心内科获得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学科。
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病房床位147张由南北3个普通病区、2个CCU病区、门诊(心血管专科,专家,特需,心律失常专病,心力衰竭专病,起搏器专病,高血压专病,冠脉介入专病)、心脏导管室、心电图室、心超室、心脏病研究室组成。仪器设备先进,功能强大。导管室有DSA机器2台,为心脏病介入手术专用,还配备有多普勒、冠脉内超声仪、IABP、12导联电生理记录仪、冷冻消融仪等先进设备,能够满足各种心血管介入手术的需要。
我院每年完成射频消融术近250例,除传统的针对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术外,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针对房扑/房颤/室速等疑难高危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2004年在国内进行了首例房颤冷冻消融术,并被卫生部命名为国家级“心电生理培训基地”。还开展了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等心脏病介入手术,效果良好。
三、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起搏中心: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早在60年代就率先安置了全国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心内科起搏器的安置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除常规的单腔、双腔起搏器安置外,还较早开展了ICD植入、全生理性频率应答起搏器、双心房及双心室同步多腔起搏器、具有抗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作用的起搏器安置术,与国际同步发展,并在国内率先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大拓展了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在这些优秀工作的基础上,于2002年成立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起搏中心,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各类起搏器以及ICD的植入和随访,详细记录每次随访结果,保证每一个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对病人术后起搏功能,逐步采用电话遥测网络监护,大大提高术后监测质量,是上海市起搏与电生理方面的牵头单位。
四、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病急救中心: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自1997年开展冠脉介入手术以来发展迅速,手术量以每年50%的幅度增长,2002年总手术量已超过1000台,PTCA及支架术的病例超过300例,增长速度为上海市各大医院之首,2003年近400例,2004年及2005年PTCA及支架术数量已达600例,跻身于全国15强医院之列。急诊PTCA术是心内科的特色之一,也是心内科冠脉介入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每年完成近200例,是上海市急诊PTCA术开展最多的医院。在数量上迅速增长的同时先后开展了大量介入新技术,包括左主干等疑难高危PTCA术、冠脉内旋磨术、支架内再狭窄的切割球囊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涂层支架治疗、血管内超声检测、外周血管介入术等。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有效缩短心肌梗死病人的就诊时间,我们和周边的20多家医院建立了一个以我院心内科为中心、向周边各级医院辐射的心脏病急救网络,实现了病人的快速救治系统,并于2003年7月和9月相继成立了医院和上海市的心脏病急救中心。中心以心内科急诊冠脉手术为工作重点,配合以急诊科的急诊室心脏病急救和心外科的心脏病急诊手术。随着心脏病急救中心的成立,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有效缩短心肌梗死病人的就诊时间,我们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疑似心肌梗死病人的收治模式进行了彻底的转变,从原来的急诊挂号-候诊-检查-心内科会诊-收监护室的旧程序改变为目前的救护车直接送监护室,显著缩短就诊时间。运行了4个多月后效果非常明显,将病人从急诊就诊到导管室急诊PTCA手术的时间从原来的3~4小时缩短到了1小时左右,减少了心肌的坏死,改善了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鉴于上述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05年我院心内科成功申请并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危重冠心病优化治疗与新技术应用”,资助经费200万元,为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冠心病的急救与治疗寻找最佳的模式及方案。
五、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分子心脏病研究室:
心脏病研究室则配备了众多用于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的相关设备,能够进行细胞培养、各类PCR、免疫组化、各类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分子心脏病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系列:粘附分子与冠心病的基础性研究;心脏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与心肌坏死、再生的关系研究。已先后有10余人次的研究生从事相关研究工作,部分研究结果已达国际同步、国内领先水平。心脏干细胞/祖细胞移植是近年来的国际研究热点,我科在相继的两年内开展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成功完成人外周血分离内皮祖细胞的分化鉴定,获得专利一项。目前研究室正在利用该技术进行成体干细胞回输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 2003年再次申请并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一项。
六、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科研工作:
我科一直是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承担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自我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后,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生基地建设,现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已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3名,硕士11名,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5名;同时承担医学院本科生的各类教学工作,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来指导临床工作。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 2项,参与973及十一五课题7项,其他省部级课题 15项,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目前在研课题20余项。2011年通过心血管专业组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复审,在研临床药理试验20余项。
七、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术地位:
随着近年来科室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归国人员的增加,大量与临床相关的科研工作随之展开。科室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近5年共发表论文81篇。国外发表12篇,SCI摘录5篇,EI摘录1篇。国内发表文章69篇。2003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以前曾获部省级奖励6项。高级职称年均发表论文:4篇/年/人。近5年主编:临床心功能学;临床心电信息学;心血管病的诊断;副主编:治疗学充血性心力衰竭学;正在编写:心血管病急重症的诊断和处理(主编已完成初稿),冠心病心肌血运重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其它3本副主编的书已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参与编写10余部。
2008年2月我院自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引进刘少稳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任心内科行政主任兼心脏病研究室主任。刘少稳教授为我国知名心血管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心电学组组长、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节律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循环研究杂志》和《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刘少稳教授擅长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侧重于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在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房颤的导管的消融治疗在我国和亚洲的开展和推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这一领域率先开展和应用多项新技术,为国内外近百家医院培训了大批心脏电生理和起搏方面的人才。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15篇,参与编写专著9部,其中主编2部。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Bard EP)、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课题9项。
八、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各级医护人员9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7人,中级职称人员12人,科室平均年龄32岁,年轻而有活力。心内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现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5人。心内科下辖的导管室、心电图室、超声心电图室、心功能室、分子心脏病研究室等附属科室中各级医务人员22人,其中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5人。我院心内科已与新加坡国立医学中心、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国外同行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定期派送专业人员进修学习。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坚持两条腿走路。科室各级医师全年参加中国介入心脏病论坛、全国高血压年会、全国中青年介入会议、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欧洲第24届心血管病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人次,应邀参加国内会议主持和大会主席团成员10次,均为中华医学会组织。今年建立两个国际合作基地,分别是:德国莱比锡大学心脏中心余江涛实验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生物学系 Manuela Martin-Green 教授实验室。加强多方学术交流,扩大医院学术地位,建立国际合作联系。同时先后邀请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到我科指导并演示心导管手术共11次,大大提高了我科介入手术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国际间学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