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公立 综合医院
简称:

安徽省立医院

特色:

综合

风湿免疫科

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点、卫生部风湿免疫病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拥有风湿病专科实验室、风湿免疫病研究室等。编制床位52张,年收治病人1300余人次。门诊设有风湿免疫科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及知名专家门诊。年诊治病人3~4万人次。风湿病实验室开展多项专科检查,风湿免疫研究室承担多项科研工作。
  人员构成
  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生3人、住院医生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护理人员14人、检验人员4人。
  二、临床工作
  建科20年来,诊治了大量的省内外患者,积累了丰富的风湿免疫病诊疗经验。科室年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年门诊病人近30000 人次。诊治的主要病种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自身免疫性肝病、炎性肌病(PM/DM)、白塞病、各种血管炎、脊柱关节病(SPA)、硬皮病(SSc)、成人斯蒂尔病、痛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多种风湿免疫病。引进了国内外先进治疗技术,采用高效低毒免疫抑制药物联合治疗自身免疫病,对于难治性风湿免疫病采用血浆置换、量子疗法、化学性滑膜切除术、生物制剂靶向治疗等特殊治疗手段联合治疗,使该科风湿性疾病的确诊率、治疗缓解率及康复医疗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抢救成功多例重症狼疮、急性肺间质病变、重症感染的危重病例。自1989年起承担多项卫生部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抗炎免疫药临床验证工作,萘丁美酮、白芍总苷、来氟米特、奥沙普嗪、尼美舒利等多种Ⅰ类、Ⅱ类国家级新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应用。
  三、医疗设备
  风湿免疫科设有专科实验室和风湿免疫病研究室,拥有进口全自动酶标仪、全自动洗板机、奥林巴斯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低温高速离心机、PCR仪、CO2培养箱、低温冰箱等多种先进实验设备,开展多项专科检查及科研工作。常规开展AN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RF、TNF、抗2-GP1抗体、APF、AKA、抗CCP抗体、ANCA、AMA、ASMA、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自身免疫肝病系列抗体、皮肤狼疮带检查、唇腺活检、唾液流率测定及Schirmer’s试验,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及时、准确的帮助,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
  风湿免疫科病房设有重症病房及重症监护设备如多参数监护仪、压缩雾化吸入机等监护抢救设备多台。
  四、科研成果
  在卫生厅及院领导的支持下,学科主攻方向逐渐形成,重点围绕对患者致残、致死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开展了系列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及卫生厅重点学科项目等10余项基金资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二等奖1项、合肥市科技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写专著10余部。目前与美国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开展国际合作项目2项,在科学研究工作与国际接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与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开展合作。调节性T细胞在SLE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趋化因子及受体、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在SLE中的作用研究等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关SLE的临床研究涉及了狼疮肾炎、狼疮脑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难治性SLE临床治疗研究诸多方面。目前的研究包括SLE的免疫性疫苗治疗、DNA甲基化异常及防治等。
  2、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自1999年起在该省率先建立了完善的APF、AKA、抗CCP抗体、抗MCV抗体的实验方法,并举办了安徽省风湿免疫技术培训班一期,使得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对RA的HLA-DRB1基因进行了系统分型和精确分型,在国内首次得出皖籍RA患者的易感基因和保护性等位基因、包含共享表位的等位基因与抗CCP抗体的产生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等重要研究成果。为RA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对预后判断及减少疾病的致残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类风湿关节炎造血干细胞功能的研究发现RA的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功能存在障碍,为RA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干燥综合征(pSS)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检测手段有限,诊断率低而误诊率高。该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抗α-Fordin抗体和M3受体抗体的检测及唾液流率、泪流率和唾液腺活检病理检查,大大提高了pSS的诊断率。结合临床应用白芍总甙和M3受体拮抗剂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04年起对pSS外周血和唾液腺中的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的研究成果已经分别在Journal of Rheumatology、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目前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B细胞在pS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Th17与Treg这对极性细胞的平衡对pSS的影响,使学科在pSS的研究方面保持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五、教学成绩
  科室承担多轨道教学任务,包括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卫生管理系、口腔系、药理学等专业风湿病学的教学及实习生带教任务、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和护理人员理论教学及临床培训。2006年风湿科通过了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认证,指定带教老师对进入基地的轮转医生进行系统而严格的专科培训。科室常年安排风湿免疫病继续教育讲座,每年均举办省级专科继续教育学习班。2009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作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培养硕士研究生22名。作为卫生部风湿免疫病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培训了大量的省内外的风湿免疫病专科医生。学科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梯队建设,围绕学科发展的主攻方向采用读研深造、出国进修学习等途径,对技术骨干和青年医师的进行专业培养,提高专科技术人员的专业及学历水平。2004年以来派出3位技术骨干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修、2人赴北京协和医院学习1年。5人次获日本风湿病学会年度国际奖学金。
  六、主要特色项目
  1、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病技术应用20年来成功救治了大量难治性自身免疫病,如重症狼疮、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硬皮病、肺间质病变、系统性血管炎、重症痛风等。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病情不能缓解的重症风湿免疫病
  2、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科应用大剂量CTX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适用于狼疮肾炎、狼疮脑病和血管炎等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3、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自身免疫病 应用于临床治疗了大量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适用于合并感染或有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禁忌的重症风湿免疫病。
  4、非生物制剂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针对不同疾病类型选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难治性风湿免疫病。包括来氟米特、霉酚酸酯、沙利度胺、FK506等药物治疗重症风湿免疫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5、生物制剂靶向治疗自身免疫病抗TNFα拮抗剂、抗CD20单抗等生物制剂用于难治性、预后不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等重症风湿免疫病收到良好效果。
  6、皮肤狼疮带采用微创法进行皮肤狼疮带检查,不需缝合,愈合快,患者痛苦小,为SLE的诊断提供了帮助。
  7、小唾液腺微创活检 用微创法进行小唾液腺微创检查、愈合快,创伤小,为确诊干燥综合征、了解病变性质提供有益帮助。
  8、抗瓜氨酸蛋白系列抗体检测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开展AKA、APF、抗CCP、抗MCV抗体的联合检测表明能进一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抗C1q抗体和Anu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SLE疾病活动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SLE疾病活动和狼疮肾炎的诊断和监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9、自身免疫性肝病系类抗体检测
AMA、ASMA 、M2、Sp100、gp210、LKM、LC1等抗体不同方法联合检测,提高了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率,对与干燥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七、服务流程
  1、为方便患者就诊开设了知名专家门诊、专家门诊、专病门诊、专科门诊等。每周一至周五全天有2-3位专家门诊坐诊。下午开设风湿免疫科高年资主治医师专科门诊。
  2、门诊就诊后由经治专家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收住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风湿免疫科病区设有38张病床。入院患者经入院处置室初步体检后收住病房,接受住院部医护人员诊治。急诊患者可急诊办理急诊手续入院治疗。
  八、学科展望
  2007年,该科被评为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发展学科,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决心将该学科建设成总体水平与国内先进风湿免疫专科技术水平接近,在省内总体水平领先的一流专业学科。继续围绕SLE、RA、SS的临床诊治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加强年轻医生的“三基”训练,强化专科培训基地的功能。进一步使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使科研水平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学科梯队学术技术水平及综合实力,更好地为广大的风湿免疫病患者服务。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